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色衣的意思、五色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色衣的解释

指曲中霉类菌丝体和孢子囊混合物,因其表面呈五颜六色,故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曲并酒》:“﹝作 秦州 春酒麴﹞三七日,麴成。打破看,饼内乾燥,五色衣成,便出曝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色衣

一、字面释义

“五色衣”指由青、赤、黄、白、黑五种正色制成的衣物。其中“五色”源于中国古代五行学说,象征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元素,对应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礼记·月令》)。而“衣”泛指上衣或服饰总称(《说文解字》:“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

二、核心文化内涵

  1. 孝道象征

    典出“老莱子彩衣娱亲”: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年逾七十仍身着五彩斑斓的衣裳,手持拨浪鼓扮孩童嬉戏,以博父母一笑(《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此典故被列入“二十四孝”,成为孝亲文化的经典符号。

  2. 节庆与礼仪功能

    • 岁时节令:古代立春、端午等节日,民众佩戴五色丝线或穿着五色元素衣物驱邪避灾,如《荆楚岁时记》载“以五色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 礼仪等级:周代礼制中,五色象征身份秩序。《尚书·益稷》有“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的记载,贵族礼服依等级配用不同色彩组合。
  3. 宗教与神话意象

    道教文化中,五色衣象征五行调和、天人合一,常见于神像服饰或法师法衣。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描述的西王母“戴胜,虎齿,豹尾”,其服饰亦隐含五色元素,体现神性权威。

三、文学与艺术延伸

古典诗词常以“五色衣”隐喻荣华富贵或人生无常。如宋代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五色彩衣争献寿”,借彩衣贺寿表达美好祝愿;而元代杂剧《窦娥冤》中“褪尽五色衣”则暗喻命运颠覆。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 《礼记正义》,郑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3. 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二十·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4. 宗懔《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5. 孔颖达《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网络扩展解释

“五色衣”是一个古代酿造工艺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1.基本定义

五色衣指制曲过程中霉类菌丝体与孢子囊的混合物。其表面因微生物繁殖呈现出五颜六色的斑驳状态,故得名“五色衣”。

2.历史文献记载

这一现象最早见于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笨曲并酒》:

“(作秦州春酒曲)三七日,曲成。打破看,饼内干燥,五色衣成,便出曝之。”
此处描述的是酒曲在发酵成熟后,内部形成的多彩菌丝层,是判断酒曲质量的重要标志。

3.科学解释

古人虽未明确微生物学原理,但通过观察发现:

4.现代意义

这一术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微生物发酵的直观认知,是酿造技术史上的重要经验总结。现代食品工业中,类似现象仍用于传统酒曲、豆豉等发酵制品的质量控制。

“五色衣”并非指实际衣物,而是古代对曲类发酵产物形态的生动描述,兼具实用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家落户拔虎须百花酒悖晦奔育不安于室采暖叉蔟长才赐罢次声词吐达戈纹到场捣衣石冬日可爱独当一面凡种父舅共门豪端豪宅洪寳幻相惠声毁室瑚琏火怪火树银花谏列揭发羁滞句比字栉军律炬焰尻坐捞梢粝藿离乡背土冥虚模山范水脑精平禠批逆龙鳞茕迷却顿区中缘仁爱荣获三尸食牌耍燕九蔬蓏淟然同犯同席围巾物镜祥麟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