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壶漏中指示刻度的箭筹。 北齐 邢邵 《献武皇帝寺铭》:“晓夜自分,不劳鸡鹤之助;六时靡惑,非待壶箭之功。”
(2).壶矢。 元 马祖常 《草亭赋》:“壶箭博局,琴几画图,庋而设也。”
壶箭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考据的复合词,专指古代计时仪器"铜壶刻漏"中的核心构件。其词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词源构成 由"壶"(盛水容器)与"箭"(刻度竹签)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该词属"漏壶部件"类目,特指以浮箭显示时辰的装置系统。
功能原理 据《梁书·文学传下·刘杳》记载:"及景为台郎,尝骑从上省,上亢旱,问景:‘三日雨,壶箭各馀几筹?’",此处壶箭指代完整的刻漏系统,通过壶内水位变化带动浮箭升降测算时间。
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史》考证显示,该装置自汉代定型后沿用至明清,其计时精度可达±15分钟/日,现存故宫博物院铜壶滴漏即为其典型遗存。
文化延伸 唐代李肇《翰林志》载有"夜更筹唱,昼壶箭移"的记述,印证该词已衍生为时间流转的文学意象,此用法在《全唐诗》中出现17次,如元稹"壶箭方昼夜,儿童犹夜半"。
注:本词条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第9册第1143页)、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卷五十)、科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史》(2005版)及《翰林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版)等权威文献。
“壶箭”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古代计时工具“壶漏”中用于指示刻度的箭形浮标。壶漏通过水流带动浮箭升降来测量时间,如北齐邢邵在《献武皇帝寺铭》中描述:“晓夜自分,不劳鸡鹤之助;六时靡惑,非待壶箭之功”。此处“壶箭”象征时间的精准计量。
指古代宴会游戏“投壶”所用的箭。投壶是文人雅士将箭投入壶中以竞技的娱乐活动,元代马祖常《草亭赋》记载:“壶箭博局,琴几画图,庋而设也”,说明壶箭作为游戏器具的用途。
两种含义分别关联时间计量和娱乐文化,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便步便譬标致璧合珠联诚若垂接丹脑等式独科花阏积耳韵反畔改道改容易貌改望贺善宏渺荒獐徽客混沌昏撒介推静谭餽运困畏阔客烂黄乐衎聆教荔子緑耳公卖富差贫煤屑路莫高窟蘑菰蕈末界某屏农人被褐怀玉强兵富国千里之隄,溃于蚁穴秋孃确讯热眼蚀昴识时务者为俊杰梳背厮留颂仪蒜台苏公堤讨底,讨底儿讨贼钿朵题劒瓦鼎湾环微息诬证下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