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本官的意思、本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本官的解释

(1).原任官职。相对于后之兼职而言。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 太祖 崩,遗詔以公为侍中尚书令,镇国将军。 永明 元年,进号卫将军。二年,以本官领 丹阳 尹。”《北齐书·鲜于世荣传》:“ 后主 幸 晋阳 ,令 世荣 以本官判尚书右僕射事,贰 北平王 北宫留后。”《隋书·赵才传》:“ 化及 忿 才 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鬱鬱不得志。”

(2).指本部门的主管官员。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待制自如本品,无职则随本官在庶官班中,皆繫皂带。”《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原来 王太 昔年因误触了本官,被诬搆成死罪,也亏 李勉 审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张维 ﹞侍 神庙 於 乾清宫 西廊,上问曰:‘尔本官三年事毕了?’ 维 奏曰:‘仰荷圣恩,得予令终,臣等存没感戴。’”

(3).旧时官吏的自称。《红楼梦》第九三回:“这是本官不知道的。”

(4).该官,此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日,甚重宫观, 宣和 中, 晁以道 知 成州 ,有请,吏部报云:‘照会本官,歷任已曾住宫观,不合再有陈乞。’遂致仕而归。”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前日着廷尉司勘问 苏軾 ,至今不见復旨。朕想来,本官清才重名,见重当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本官是古代汉语中的自称代词,特指官员在正式场合或文书中对自己的称谓,具有身份标识和礼仪规范的双重功能。其释义与用法可概括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自称之义

    指官员在公务文书、庭审、奏对等正式场景中自称的敬辞,相当于“本官”或“本人”。此用法强调官员的职务身份,常见于明清小说及历史文献,如《水浒传》第四十回:“本官奉旨监斩你等。”

  2. 本任官职

    直指说话者自身所担任的职务,如《官场现形记》第三回:“本官身为知县,自当秉公执法。”


二、语用特征


三、历史演变

“本官”一词定型于宋元时期,明清成为官场标准自称。与之相关的“本部”“本府”等衍生称谓,均遵循以官职代指自身的表达传统,反映古代行政体系中的职官文化。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称谓词研究》(中华书局)
  3.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4. 《明清官场语言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本官”一词在历史文献和古代官制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原任官职
    指官员原本担任的职务,常用于区分兼职或临时职位。例如南朝梁代任昉的《王文宪集序》中提到,王文宪在永明二年“以本官领丹阳尹”,即保留原有官职(卫将军)的同时兼任地方职务。

  2. 本部门主管官员
    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无职则随本官在庶官班中”,此处“本官”指官员所属机构的主官。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也有“误触本官”的表述,进一步印证此用法。

  3. 官吏的自称
    明清时期常见于公文中,如《红楼梦》第九十三回:“这是本官不知道的”,以及《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中官员自称“本官”,体现其身份权威。

  4. 特指该官员
    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及“本官历任已曾住宫观”,此处“本官”直接指代特定官员。

补充说明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细微差异:在官职制度中强调职务属性(如原职、主官),在对话或文书中则侧重自称功能。部分低权威网页(如、)虽提供通俗例句,但核心定义与高权威来源一致。

建议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获取更严谨的文献例证。

别人正在浏览...

拔高柏署别抱琵琶残存长戟高门初名焠儿促救带砺诞月电磁铁夺衣犯私发摘奸隐负屈衔寃服臆櫜弓戢戈管车官纲馆室归道山国内盒担恒语汇丰银行回顾展诙笑火射江门较士骥骏近服精列酒筹九寡裾巴砍削诓财列宁利涉路陂论法耄昏酿母菌齧棃弄瓦帔子癖洁迫拶七纬气信三霄折契始末施授失图侍医外户子晩入锡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