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西游记》第二三回:“我们这清灰冷灶,一夜怎过!”《醒世姻缘传》第二二回:“偺过的穷日子,清灰冷灶的连钟凉水也没给他们吃。”亦作“ 清灰冷火 ”、“ 清锅冷灶 ”。《醒世姻缘传》第八五回:“及至到了家,清灰冷火的锁着门。问了声,説大嫂往京里去了。”《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走到 计氏 院内,只见清锅冷灶,一物也无。”
"清灰冷竈"(qīng huī lěng zào)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字面和引申两个层面解析:
清灰
指灶膛里燃烧后的灰烬已冷却,不再有余温。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对“清灰”的解释为“冷却的灰烬”,象征事物失去活力。
冷竈
“竈”即“灶”,指无人生火做饭的灶台,引申为无人问津的冷清状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 978-7-5432-0001-3)中,“冷灶”释义为“久不生火的灶”,隐喻被忽视的处境。
该成语形容家庭或场所冷清无人气,常比喻:
例句:
“战乱后返乡,只见清灰冷竈,昔日的热闹早已不复存在。”
来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用法(如老舍《四世同堂》中对战后场景的描写)。
成语源自古代农耕社会对家庭生活的观察:
来源:民俗学者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10-2103-5)中对灶文化象征的阐释。
词典释义
语言学分析
该成语属“联合式”结构,通过“清灰”与“冷灶”并列强化意象,符合古汉语“以实喻虚”的修辞传统。
来源:语言学家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0255-3)中对成语结构的分类解析。
在当代语境中,常见于描写传统村落消亡、老宅荒废等主题,如:
“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乡村只剩清灰冷竈,徒留回忆。”
来源: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三联书店)中对乡村变迁的论述。
“清灰冷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īng huī lěng zào,主要用于形容生活贫困、冷清无生气的景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部分网络解释(如)提到“清扫灰尘、烧炉子”的字面动作,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建议以传统释义为准。
败俗跋勑班駮陆离抱才辩证法冰解冻释秉心才章漕折层台累榭查阅趁饭楚雪翠瓦丹墨刀鋋大众哲学东厨东西步断文垛子讹漏斧绣钩心斗角珪爵鸿筝黄喉蛇化验惊跃金坛矜遇駏蛩梁山伯炼性面埶面子话明竁冥浮木栰脑胀评论员清监清醥齐遬群起攻击羣艺染尘人三尺轴三寸弱翰三秋商雒誓惩水溲偷桃五鬼下级笑电销号小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