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观察其行为。《易·履》:“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孔颖达 疏:“视履考祥者,祥谓徵祥,上九处履之极,履道已成,故视其所履之行善恶得失,考其祸福之徵祥。”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设危终在德,视履岂无祥。”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臣闻视履考祥,既占衷月之梦;对时育物,必有继天之功。”
(2).察看巡行。 清 刘大櫆 《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 潁州 多盗,黑夜劫人,横行巷陌,莫敢攖当,君徧视履……次第就擒,穷其党徒,民得安处。”
“视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由“视”(观察)和“履”(行走/行为)组合而成,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
二、古典文献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周易》,其中“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被孔颖达注解为“考察行为得失以预判祸福”。宋代苏轼在《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中亦引用此典,突显其哲学内涵。
三、实际应用场景
四、现代引申意义 当代可引申为对事物发展保持前瞻性观察,既可用于具体行动前的风险评估(如工程勘察),也可用于抽象层面的策略预判(如商业决策)。
提示:不同语境中侧重点可能变化,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古典用例,可参考《周易》及汉唐注疏文献。
《视履》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基本意思是指观察和行走。
《视履》的部首拆分为「目」和「尸」,其中「目」表示眼睛,「尸」表示躺卧的人的形象。它的总笔画数为14划。
《视履》的来源不太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与古代服装有关,因为「履」在古代指鞋子;而「视」则代表着观察、观看。所以,《视履》可以理解为穿鞋并观察周围环境。
在繁体字中,「视」并无太大变化,而「履」则写作「屐」,用来代表鞋子的一种类型。
在古时候,「视履」这个词在笔画数上与现代写法基本一致。然而,古代字形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意思保持一致。古代写法在今天已经很少使用。
1. 他目光炯炯地视履四周,试图找出那个隐藏的宝藏。
2. 这位旅行者在视履间欣赏着沿途的美景。
1. 视野:指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
2. 履行:表示履行职责或完成任务。
3. 观察:指用眼睛仔细看或细心察看以获取信息。
近义词:观察、看、瞻仰
反义词:闭目、踉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