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流。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诗:“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清 周準 《怀旧》诗:“老去悲丘井,情来望逝湍。”
“逝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逝湍”指激流,即水流湍急的河段。该词由“逝”(流逝)和“湍”(急流)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急速流逝的水流”。
2. 文学出处
最早见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七里濑》:“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清代周準在《怀旧》诗中亦沿用此词:“老去悲丘井,情来望逝湍。”。
3. 用法与引申
4.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主要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引用古诗文时。其近义词包括“急湍”“奔流”等。
注意:提及该词出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说法有误,实际出处应为谢灵运作品,引用时需注意甄别。
《逝湍》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表达着一种意境和情感。下面将依次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逝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逝”由辶(辵)和身部组成,总计7个笔画;“湍”由水部和串部组成,总计13个笔画。
“逝”字原指“过去、离去”,后引申为“流逝、消逝”的意思。而“湍”字意指“水流的湍急”。两个字的组合则形象地表达了“流逝的水流”的意境。在繁体中,“逝湍”保留了与简体相同的字形。
在古代汉字中,逝湍的写法与现在大致相同。但是在行书或隶书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书写风格也不尽相同。
1. 岸上两行依稀尽望,湍水波光相互纷飞。
2. 结伴而行,随逝湍而去。
逝怀、逝世、湍流、湍急
逝去、流逝、湍急、湍流
长存、停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