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仙的意思、上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仙的解释

亦作“ 上仙 ”。1.成仙;登仙。《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於帝乡。”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 明 陈继儒 《虎荟》卷二:“ 天宝 中, 緱氏县 太子陵 仙鹤观 ,每年九月三日夜,即有道士一人上仙。” 郑泽 《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僊。”

(2).死亡的婉词。多指帝王。《旧唐书·郑颢传》:“不数日, 宣宗 不豫,废朝会,及宫车上僊,方悟其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仁宗 不悦,即时回輦,翌日上仙,而 英宗 登极。”

(3).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第一等为上仙。《云笈七籤》卷三:“太清境有九仙……其九仙者,第一上仙。”


(1).天上的神仙。 唐 司空曙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诗:“唯餘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唐 徐凝 《和嵩阳客月夜忆上清人》诗:“独夜 嵩阳 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峯前。” 唐 皮日休 《和鲁望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诗:“为説风标曾入梦,上仙初著翠霞裙。”

(2).道家所传说的“九仙”中品级最高者。《云笈七籤》卷三:“太清境有九仙……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

(1).道家谓升天成仙。仙,也作“僊”。《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枕中书》:“上仙受天任者,一日三朝玄都太真人也,虽有亿万里,往还如一步耳。”

(2).用作帝、后死亡的婉称。 唐 白居易 《大唐故贤妃京兆韦氏墓志铭》:“ 贞元 中, 沙鹿 (指皇后)上仙, 长秋 虚位,凡六十九御之政,多听於妃。”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丙午丁未》:“ 淳熙 丁未, 高宗 上仙。”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戊子六月二十八日, 慈懿王太后 上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上仙是汉语中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阐释:

  1. 道教体系中的至高仙人

    在道教文化及古典文献中,“上仙”指天界中修为至高、地位超然的仙人。《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第一等称上仙”(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卷)。例如《云笈七签》载:“上仙者,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强调其超越生死的特性。此概念亦见于《道教大辞典》,指代“位列三清、统御众仙的尊神”(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道教大辞典》)。

  2. 古代对死亡的婉称

    在传统礼仪语境中,“上仙”作为委婉语,特指尊长离世。《辞源》释义为“帝王或尊者去世的雅称”(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如《礼记·曲礼》疏云:“尊者之卒,讳言死,故曰上仙。”此用法在史书与文学作品中常见,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以“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暗喻唐玄宗对杨贵妃“上仙”的哀思(来源:中华书局《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

网络扩展解释

“上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四层含义,综合了道教文化、古典文献及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1.成仙或登仙

2.道家“九仙”中的最高等级

3.帝王去世的婉称

4.泛指天上的神仙

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典文献、道教典籍及历史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庄子》《云笈七签》等原典或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百层韛拐子白灾半子之谊部列不染一尘采香迳超世赤墀春怨忖留祷雨递延资产督脉二首六身俯仰之间公讨酣洽翬散绘饰蹇浅见恕鲛瞂赍领鯨飲锦心旧营生记游楫棹聚光客套话客唁匡矫括正老龟刳肠老阳梁实秋礼不下庶人临敌易将孖舲艇面谈磨昬抉聩朴钝贫巷锓梓群处如梦如醉赛珍珠三同善和説语宿疹坛庙桃源客调唆霆击图为不轨蛙黾乡兵淅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