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器的意思、公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器的解释

(1).官家的器物。亦指持官家器物之人。《周礼·天官·阍人》:“凡内人、公器、宾客,无帅,则几其出入,以时启闭。”

(2).共用之器。多用于比喻。《庄子·天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生之蘧庐也。” 郭象 注:“夫名者,天下之所共用。”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崇高之名,博施之利,天下之公器也。”此喻名利。《新唐书·让皇帝宪传》:“储副,天下公器,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重社稷也。”《旧唐书·张九龄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唐 王维 《献始兴公》诗:“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此喻太子之位、官爵。《资治通鉴·汉文帝十年》:“﹝ 司马光 曰﹞:‘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此喻法制。 明 王衡 《鬱轮袍》第四折:“我只道天下惟有文章公器,称得斤播得两。” 刘半农 《奉答王敬轩先生》:“文字是一种表示思想感情的符号,是世界的公器。” 黄节 《李氏焚书跋》:“夫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王者徇一己之好恶,乃欲以权力过之,天下固不怵也。”此喻文章、文字、学术。

(3).比喻国家的有才能的人。 唐 刘长卿 《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诗:“世上无此才,天生一公器。” 唐 白居易 《除韦贯之平章事制》:“某官 韦贯之 ,温重明正,国之公器,当官必守,临事能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器"是汉语中承载重要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两方面解析:

一、象征国家权力的器物 指代象征国家政权的礼器与信物,如鼎、钟、玺等。《周礼·春官》记载"公器不假",强调这类物品专用于国家祭祀、朝会等重大仪式,体现礼制社会的权力象征体系。唐代孔颖达疏解《礼记》时,特别指出"圭璋特达"等玉器作为公器的政治属性。

二、社会公共事务的载体 引申指社会共有资源或公共职务,《辞海》定义为"众人共用之器物或职位"。《庄子·天运》云"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强调社会名誉的公共属性。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释"天下为公"时,将官职体系纳入公器范畴,强调其服务公众的本质特征。

该词演变过程折射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从具体的祭祀礼器(《左传·宣公三年》载九鼎为"天命"象征),到抽象的社会治理概念(《明夷待访录》论"天下为主,君为客"),始终强调公共属性与责任伦理的统一性。

网络扩展解释

“公器”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 官家器物:指古代官方或皇家使用的器物,也代指掌管这些器物的人(如《周礼·天官·阍人》中的记载)。
    • 公共器物:泛指公有或共用的工具、设施,如公共设施、法律规章等。
  2. 比喻引申

    • 公共事务的象征:代指涉及公共利益的制度、法律等,强调其公正性与公平性。
    • 社会资源与名利:如《庄子·天运》中将“名”比作公器,认为其应为天下人共享,不可独占。

二、出处与演变


三、使用场景


四、总结

“公器”一词从具体器物发展为抽象的社会概念,贯穿古今的核心理念是公共性与公平性。其多义性反映了汉语词汇在历史演变中的文化深度。

别人正在浏览...

晻莫剥褫八位卞射不屑毁誉惨灰鋋矛褫剥禫除搭腔大项鞑妖斗阋端绪繁密分段身符法根部狗偷鼠窃瑰景杭紬怀猜黄鹂留回湍护书瓠叶俭居锦颿阆伉劳烈连三辽远戾家陵迟买办民政局某人蹼蹼蹡蹡启草齐光清耿勤母期质拳打燃糠纴婆乳浊液善扑营石铫死鬼松菊缘岁聿其莫覥顔遐迹相术啸呼小辇枭鸟销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