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的官署。 后汉 、 三国 魏 以下有户曹掾。 北齐 与功曹同为参军。 隋 有户曹参军。 唐 诸府称户曹。在州曰司户。户曹掌管籍账、婚姻、田宅、杂徭、道路等事。《后汉书·百官志一》:“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户曹》:“ 汉 公府有户曹掾,主民户祀农桑,州郡为史, 北齐 与功仓曹同为参军, 唐 诸府曰户曹,餘州曰司户。”又 清 代户部司员亦称户曹。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七》。
户曹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始设于汉代,为六曹之一,主要负责户籍、田宅、赋税等民政事务。其职能涵盖人口统计、土地分配、租税征收及民间纠纷调解,属于地方行政体系中的核心部门。
从职官体系看,户曹长官称户曹掾,下属有户曹史等职。东汉时期户曹与功曹、法曹等并列,构成郡县行政框架。《后汉书·百官志》载:"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说明其职能范围已扩展至祭祀与农业生产监管。唐代户曹改称司户参军,《唐六典》明确其"掌户籍、计账、道路、婚田之事",强化了户籍管理与民事登记的职能。
宋代户曹职能进一步分化,部分职权转归新设的三司。元明清时期,户曹逐渐被户部取代,但在地方仍保留户房等类似机构。《汉语大词典》引《宋史·职官志》指出:"诸曹官,户曹掌户籍赋税",印证其财政职能的延续性。
文献记载中,户曹常作为基层治理单位出现。如《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提及徐邈任陇西太守时"令户曹差次吏民",展现其在地方治理中的实际运作。该官职设置延续至清末新政时期,历时约两千年,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财税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户曹”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主要职能涉及户籍、赋税、农桑等民政事务。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户曹是古代官署名称,负责管理民户登记、赋税征收、农桑生产及祠祀活动。其核心职能包括户籍统计、田宅分配、婚姻登记、徭役管理等。
唐代白居易诗中多次提及户曹,如《初除户曹》中“诏授户曹掾,捧认感君恩”,反映其官职的社会地位。
如需更完整的历代职官演变细节,可参考《文献通考·职官十七》等典籍。
白蜃云奔投标识僝陋鸱彝处变啜持除息祠墓从官待交箪食倒日典度滴沰短长吟遁形远世風稜脯糒观潮冠雀后来人猴梅话拉拉儿宦牛洄泝诨耍甲缕挤构鯨波鱷浪静婉净重林濠流荡流逐緑核卖空门户之见妙识明光锦缪恩木阁木柹南皿内位恰合俏泛轻翅若离若即萨那罕身轻言微食火鷄私臣粟慄啼魂途迳土曜污潦像座喜行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