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箪食的意思、箪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箪食的解释

(1) [cooked rice in basket]∶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2) [receive sol***rs with baskets of rice and vessels of congee]∶指用饭菜犒劳军队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详细解释

(1).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簞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之五:“黄壚处处提簞食,緑柳村村挂纸钱。”

(2).犹蔬食。《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若申其志,虽簞食不厌也。”《游宦纪闻》卷八引 宋 苏绍叟 《摸鱼儿》词:“文章事,到底将身自误,功名难料迟暮。鶉衣簞食年年瘦,受侮世间儿女。” 明 唐顺之 《书医施氏妇事》:“乡邻之鬭,虽圣贤亦谓可以无救,而簞食之费,虽好名者亦所必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箪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和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1. 基本含义 “箪”指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指食物,合起来表示装在竹器中的简单饭食,常用来形容清贫的生活状态。例如《论语·雍也》中“一箪食,一瓢饮”,即用竹篮装饭、葫芦盛水,体现安贫乐道的精神。

2. 读音与用法

3. 延伸意义 可引申为简朴的生活态度或真诚的心意,如“箪食相迎”表达热烈欢迎。需注意语境中读音差异,避免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二

箪食(dān shí)这个词是指简单、朴素的饭食。它的部首拆分是⺮(zhú)和食(shí),其中⺮表示“竹”,食表示“食物”。笔画上,⺮有4画,食有8画。 《箪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记载。在《论语·述而》中,有一句话是:“佛在上,游氏聚粮;武在下,箪食瓢饮。”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佛陀位于上首时,游氏可以聚集丰盛的粮食;而武将位于下首时,只能吃简单的饭食,用箪箩盛着。由此可见,《箪食》一词源于古代的生活实践。 在繁体字中,《箪食》可以写成「簞食」。其中,「簞」的上方加了一个小“竹”字旁,「食」的形状和简体一样,只是笔画顺序略有不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相比略有不同。据《字源》记载,古代的「箪」字形状类似于现在的「⺮」,只是下方多画一个短横,用来表示箪箩的形态;「食」字的形状也比较简单,只有6画。 《箪食》一词可以用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比如「箪笥」(dān sì)指的是木制或竹制的储物柜,「食器」(shí qì)指的是用来装食物的容器。 与「箪食」相近义的词语有「朴素」、「简陋」、「简朴」等,它们的意思都是指简单、朴素的生活或饮食方式。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箪食」相对,但与丰盛、奢华相反的词语,如「豪华」、「奢侈」等,可以用来表达相反的意思。 最后来一句例句吧:他并不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是更喜欢简单的箪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