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画诏的意思、画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画诏的解释

已画可的诏书。 唐 李德裕 《怀京国》诗:“遥思禁苑青春夜,坐待宫人画詔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画诏”是古代政治文书制度中的专有术语,指皇帝在诏书上亲笔批示或签署的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画”在此处指“签署、批示”,“诏”即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书,合称表示君主对重要政务的亲自批复,多见于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官方文献中。

这一行为具有三重象征意义:其一体现皇权专断,《唐六典》载“凡敕书施行,需经三省画诏”,表明诏令生效需皇帝亲笔确认;其二作为防伪机制,宋代《文苑英华》提及“画诏之迹,不可摹仿”,御笔特征成为辨别诏书真伪的关键;其三反映决策流程,明代《翰林记》记录“内阁拟票后,呈司礼监待上画诏”,说明该环节是中央政令形成的重要步骤。

在具体实施中,“画诏”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批写“可”“依议”等字样,如清宫档案所示;二是作特殊标记,《宋史·职官志》记载徽宗曾以“御画”代替署名。该制度随着清末帝制终结而消亡,现存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奏折中仍可见康熙、乾隆等帝的朱批画诏真迹。

网络扩展解释

“画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画诏(huà zhào)指经过皇帝亲笔批准(“画可”)的正式诏书。其核心含义是皇帝在诏书上作出批示或签署,使其成为具有效力的官方文书。

构成解析

应用背景

该词出自唐代李德裕《怀京国》诗:“遥思禁苑青春夜,坐待宫人画詔迴。”。诗中描绘了官员在宫廷中等待皇帝批复诏书的场景,反映出“画诏”作为政务流程中重要环节的历史背景。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诏”的详细字义(如读音、部首等),可参考《新华字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班贾避稽长养齿亡舌存单单弹腿斗舍蠹叶峰顶皋鱼骨董行鬼道瑰秀固位秏尽鸿大鸿光黄溜溜胡本葫芦霍山胡遮剌讲释讲钟浇滑娇女极当忌岁抅肆朗心两部臁骨灵隽龙壁麦饭豆羹髦彦面馆秘化迷倦闹鬨牛步化抛置羣婚仁者能仁肉猪緛短锐减沙尘暴山膏赏银射鱼指天失性熟思审处肆器酸咸苦辣碎磔危惴雾鬣邪见网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