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文辞或言辞的表述明白畅达。《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凡事莫过於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求物之妙,如繫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於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十:“夫为文纪事,主於辞达,繁简非所计也。”
“辞达”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核心含义是言辞或文辞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思想内容,强调语言表达的简洁与精准。以下是详细解释:
“辞达”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孔子主张言辞以达意为根本,无需过度修饰。何晏注解为“凡事莫过於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即语言应真实传达意图,避免浮华。
“辞达”至今仍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准则。它提醒我们: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论语》原文或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
辞达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流利地说话、表达清楚的能力。
辞达的拆分部首是辛(xīn)和辰(chén),总共包含7个笔画。
辞达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故曰辞有众义,行有经缪。”意思是说辞语有许多义理,行为有其规范要求。
辞达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辭達”。
古代汉字对于辞达的写法与现代写法并不完全一样,但基本上仍然可以辨认出来。在古代,辞达的写法可能会略有变化,因为汉字的书写规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调整。
1. 他的辞达能力非常出色,每次演讲都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 作为一名公众演说家,她具备很强的辞达能力,总能用合适的词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3. 在职场上,一个人的辞达能力往往会对他的晋升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文(创作文章)、表达、辞职、辞书、达成
辞令、辞富、辞叶、词达、说服、口才
哑口无言、讳莫如深、表达困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