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策名委质的意思、策名委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策名委质的解释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杜预 注:“名书於所臣之策。” 孔颖达 疏:“古之仕者於所臣之人书己名於策,以明繫属之也。”后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遂自立为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渊 ﹞策名委质,守死善道,忠至义尽,为九州表。”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臣里閭孤贱,才无可甄,值 齐 网之弘,弛宾客之禁,策名委质,忽焉二纪。”《周书·李贤传论》:“及逢时值主,策名委质,或使烦莫府,或契阔戎行。” 唐 杨炯 《薛振行状》:“遂乃弹冠筮仕,策名委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策名委质”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最初指古代官员正式任职时,通过特定仪式表明对君主的忠诚归属。具体来说:

  1. “策名”:将姓名记录在官府的简策(名册)上,象征正式成为臣属()。
  2. “委质”:“质”通“贽”,指初次拜见尊长时献上的礼物(如玉帛、禽鸟等),表示委身效忠()。

二、历史渊源

三、用法与示例

四、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现代解释将“委质”误释为“以能力为标准选拔人才”,实为望文生义。结合古籍和权威考据,其本义强调君臣间的仪式性归属,而非人才选拔标准()。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左传》中的原始语境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春秋左传注》《三国志集解》等古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策名委质

《策名委质》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四个字组成。下面将对其进行拆分、解释来源、繁体形式、古时候汉字写法以及提供一些例句,展示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策名委质》的第一个字是“策”,它的部首是“竹”,共有12个笔画。

第二个字是“名”,它的部首是“口”,共有6个笔画。

第三个字是“委”,它的部首是“女”,共有8个笔画。

第四个字是“质”,它的部首是“贝”,共有8个笔画。

来源

《策名委质》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仕宦礼仪的行文规范,原为官员任命的程序及要求。

繁体

《策名委质》的繁体形式為「策名委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一些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策名委质》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具体写法不详。

例句

1. 为了确保选拔工作的公正性,我们会按照《策名委质》的要求进行评审。

2. 在古代,官员的任命必须符合《策名委质》的规定。

组词

《策名委质》没有常见的相关组词。

近义词

《策名委质》的近义词可能是“考核选拔”或者“选拔评审”。

反义词

《策名委质》的反义词可能是“任用不当”或者“懒散不负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