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远;阔别。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施于为己,可以持循;必也当官,覬无违旷。” 明 张居正 《再乞守制疏》:“然及其未殯,凭棺一慟,身负簣土,加於邱壠之上,犹得少逭其违旷之咎,以慰冥漠之魂。” 清 潘陆 《七夕》诗:“而我怀佳人,万里空相望。违旷逾一纪,大义迫中肠。”
“违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字义及文献案例综合理解:
一、整体释义
“违旷”指疏远、阔别,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因时间或空间阻隔而产生的疏离感。例如宋人曾巩在奏表中用“覬无违旷”表达对职责不离疏的期许,明代张居正则以“逭其违旷之咎”暗含对未能尽责的愧疚。
二、单字解析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书或诗词中表达情感疏离,如清代潘陆《七夕》诗“违旷逾一纪”即指与爱人阔别十二年之久。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文言研究或文学创作场景。
违旷(wéi kuà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违使用辶部(辶)作为部首,表示“走赴”、“违背”。旷使用日部(曰)作为部首,表示“时间长久”、“漫长”。
违旷中的违使用辶部,笔画数为3;旷使用日部,笔画数为5。
违旷是中国汉字的组合词语。违表示背离、违背,旷表示时间长久、漫长。
违旷的繁体字为「違曠」。
违旷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不要违旷学业,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最好。
2. 他违旷了很长时间,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违规、违法、违背、旷工、旷课、旷工、旷日持久
逾期、延误、迟到、空耗、荒废
依法、守纪、守时、按时、勤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