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風政的意思、風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風政的解释

1.教化政治。《后汉书·滕抚传》:“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刘孝标 注引《江惇传》:“ 山遐 为 东阳 ,风政严苛,多任刑杀,郡内苦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宁 在 豫章 ,遣十五议曹下属城,採求风政;并吏假还,讯问官长得失。”

2.指政绩。《后汉书·李固传》:“天下喁喁,属望风政。”《宋书·良吏传·阮长之》:“前后所莅官,皆有风政,为后人所思, 宋 世言善治者,咸称之。”《北史·元颢传》:“﹝ 顥 ﹞据有都邑,号令自己。天下人情,想望风政。自谓天之所授,颇怀骄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風政”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单字拆分与历史语境中解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風”在古典文献中常指“教化、风气”,如《尚书·毕命》有“彰善瘅恶,树之风声”之例,强调社会风尚的引导;而“政”则指“政令、治理”,《论语·为政》中“为政以德”即体现行政与德治的结合。两字合称“風政”,多指统治者通过教化与政令结合的方式治理百姓,体现“以风化人,以政导民”的理念。

从文献用例看,“風政”在《后汉书·循吏传》中出现,描述地方官员“修明風政,民皆安之”,指其通过整顿社会风气与实施惠民政策稳定民生。此词亦见于《宋史·职官志》,强调官吏需“風政并举”,即兼顾道德教化与政策执行,以维护社会秩序。现代研究中,学者多将其归纳为古代“德治”思想的实践形态,具有伦理与政治的双重属性。

需说明的是,“風政”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分析。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中国历史大辞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風政”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教化政治
    指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或地方,强调以德化民的政治理念。例如《后汉书·滕抚传》记载“风政修明,流爱于人”,描述官员以清明教化治理百姓。晋代《资治通鉴》中也有“遣十五议曹下属城,採求风政”的记载,体现对地方治理方式的考察。

  2. 政绩
    指官员治理的成效或功绩。《后汉书·李固传》提到“天下喁喁,属望风政”,表达对官员政绩的期待;《宋书·良吏传》中“前后所莅官,皆有风政”则直接以“风政”代指官员的治理成果。

二、使用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傲雅白贲北苑茶草寝倡伎骋劳宸驾赤蜃揣巴从表弟登车揽辔螮蝀顶撞遁世离俗耳朵软狗裘骇心动目翰毛宏渊画瓦奸端奸犯接脚壻介絜敬勤噱谈沮漆宽柔亮堂列地纚绋隆废龙雷谟略鸟集轻桡庆谒情重姜肱遒泽取称羣品人情恟恟森孙上贾升花水射鸭失权书估私酤塔墩沓乱天九牌体表裼裘头主王茧万籁无声畏义夏五郭公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