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督邮的意思、督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督邮的解释

官名。 汉 置,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 唐 以后废。《汉书·尹翁归传》:“ 延年 大重之,自以能不及 翁归 ,徙督邮。”《后汉书·何敞传》:“立春日,常召督邮还府。” 唐 卢纶 《送鲍中丞赴太原》诗:“专幙临都护,分曹制督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督邮》:“ 史弼 迁 山阳 太守,其妻 鉅野 薛氏 ,以三互之禁,转拜 平原 相督邮,似督邮官卑而权重。此 渊明 所以有折腰之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督邮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主要设置于汉代,是郡太守的重要属吏之一,负责监察、巡视属县,兼具行政督察与司法检举之责。其具体含义与职能如下:

一、官职性质与隶属

督邮由郡太守直接管辖,每郡通常设二至五名不等,分区督察各县。《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郡守……置督邮,掌监属县。” 其核心职能是代表郡级政权对下属县级官吏的政绩、法纪进行巡查纠劾。

二、核心职责

  1. 监察吏治

    巡视属县,考核县令长、县丞等官员的治理成效及廉洁情况,对渎职、违法者有权向太守举劾。如《后汉书·郅恽传》载督邮职责为“巡行属县,录囚徒,考长吏”。

  2. 司法监督

    复核地方案件审理(“录囚”),平反冤狱,监督法律执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提及督邮需“纠摄非法”。

  3. 传达政令

    传达郡府指令至属县,并督促落实,兼具上传下达的行政职能。

三、历史演变与文学形象

督邮一职延续至魏晋南北朝,后世逐渐废止。其形象因《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中“张飞鞭督邮”的典故而广为人知,反映了民众对官吏贪暴的批判。如《三国志·先主传》载:“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

四、权威文献佐证

督邮是汉代郡级行政体系中的核心监察官,通过巡视属县实现对基层政权的监督控制,其职能兼具行政、司法与监察三重属性,是古代地方治理的重要环节。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综合信息,“督邮”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

督邮是汉代至隋初设置的郡级属官,全称“督邮书掾”或“督邮曹掾”,主要代表太守行使监察、行政和司法职能。其名称中的“督”指督察,“邮”则与传递文书职能相关。


主要职责

  1. 监察考核
    负责督察郡下属县乡的官员政绩,检举贪腐、渎职行为,并向太守汇报。
  2. 传达政令
    宣达太守发布的教令,确保地方执行朝廷政策。
  3. 司法与治安
    兼管诉讼案件、缉捕逃犯等司法事务。
  4. 区域划分
    每郡按方位分若干部(如东部、西部),每部设一名督邮,分管不同区域。

历史沿革


文化典故

《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因不愿向督邮行礼而辞去彭泽县令,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若需进一步了解督邮的监察制度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史书原始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挨赖半霄本要壁经冰镩不老衣才华超众沧海怅怏刺啦大江南北调按敌王所忾梵迹封禄锋綫负恩忘义高低潮贵宗衮舄国伐黄烘烘皇佐胡尝毁膳嚄咋奸贪谏训骄固静境近患进马旧故科松科学院孔贾卵民缗泉淖田年次爬犁乾光怯生群艺冗弱射弹射囿矢棋势如水火水芹说委速滑宿泽天横同节温寒文章伯乌蟾降人鲜廉寡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