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报警的烽火。 唐 李商隐 《有感》诗之一:“鬼籙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军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指古代战争中用于传递军事警报的烽火。古代通过点燃烽燧(烽火台)发出信号,以警示敌军入侵或战争爆发,属于重要的军事通信手段。
字面意义
即军事报警的烽火,常见于唐代文献。例如李商隐《有感》诗中的“鬼籙分朝部,军烽照上都”,描述战事紧急时烽火传递的情景。
引申比喻
该词也用于象征战争的蔓延或危险征兆。例如形容局势紧张时,可用“军烽”暗示冲突一触即发。
如需进一步了解李商隐原诗背景或烽火制度,可参考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
军烽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冖(mì)和火(huǒ),总计五个笔画。
军的意思是“军队”,表示军事、战争等相关事物。军字的本义是指统帅军队进攻敌人。冖部表示盖着的意思,火部表示火焰的形态。
烽是古代用于通信的信号山峰。冖部表示遮盖,火部表示烟火。烽火在山顶上燃烧的烟火可以传递信息,用于警报和交流。
军烽的来源是古代用于军事通讯的一种信号设备。当有战事发生时,烽火会被点燃,向周围的军队发送警报,以示危险。军烽在古代也被用作作战指挥和军事联系的重要工具。
繁体字“軍烽”可以在台湾和香港等地区使用。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军的古代写法为“軍”,烽的古代写法为“爝”,其中“爝”的上方有一个犬旁偏旁,表示火焰形态。
一些军烽的例句如下:
一些与军烽相关的词语:
军烽的反义词是“和平”,表示没有战争、没有冲突的状态。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