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读若的意思、读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读若的解释

古代注音、释义用语。《仪礼·乡饮酒礼》“公升如宾” 汉 郑玄 注:“如,读若今之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读若"是中国传统训诂学术语,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注音。《说文解字》最早系统使用这一术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类比读音来标注生僻字或异体字的发音。《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注音用语,即用音同或音近字来注音"。

从功能角度看,"读若"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标注字音,如《说文解字·玉部》"珣,读若宣";二是暗示通假关系,如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凡传注言读为者,皆易其字也"。这种注音方式在汉字形声系统尚未完备的汉代尤为重要,王力在《古代汉语》中强调其反映了上古汉语的语音特点。

现代文字学研究揭示了"读若"更深层的学术价值。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分析,部分"读若"实例保存了古代方言的语音痕迹,如《说文》",读若蜀郡布名"的记录,为重构上古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这类注音材料对考证古代文献异文具有参照作用,如《周礼》郑玄注中"政读若征"的训释。

需要注意的是,"读若"与"读如""读为"存在细微差异。陆德明《经典释文·条例》特别指出:"读若者,拟其音;读为者,易其字",这种区分在清代小学著作中形成共识。现代学者通过系联《说文》900余条读若材料,已归纳出系统的上古声韵类别,这项成果见于李葆嘉《当代中国音韵学》的相关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读若”是古代汉语中用于注音和释义的术语,常见于训诂学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读若”指通过相似读音或已知字的发音来标注生僻字的读音,类似于现代拼音的功能。例如“芨,读若急”,即用“急”的读音标注“芨”的发音。

二、应用形式

  1. 单字直音:直接用常见字注音,如“玤,读若蚌”。
  2. 引用经籍成句:借用经典文献中的句子或词语注音,如“唪,读若《诗》‘瓜瓞菶菶’”。
  3. 多音节词辅助:通过多音节词中的某个字提示发音,如“趫,读若王子蹻”。

三、历史背景

“读若”起源于汉代训诂学家,如郑玄在《仪礼注》中多次使用(如“如,读若今之若”),并被后世沿用。它反映了古人通过已知语言材料解决读音问题的智慧。

四、相关术语

“读若”有时也写作“读如”“读与某同”,功能类似,均用于标注音义关系。

五、现代意义

虽然现代汉语已采用拼音系统,但“读若”仍是研究古籍音韵和文字演变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古文献解读中不可或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证,可参考《仪礼》《说文解字》等古籍的注释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定团结百货饱更本教蟞蜉裁当槽柔长名剗袜抄擿成双酬献春雨打离婚吊会肚皮里点灯笼二蚕飞荣更直宫音狗洞孤障和如琴瑟红汞花信简恤斤斧钜眼砍大山口坠天花恇怯雷渚临渴掘井理棹鲁鱼庐岳女甥畔乱颀大删洗声入心通狮头鹅衰莫树心殊职丝鞋苏兴跳塔轮铡同席铜像汪秽尪懦玮瑰卫生衣乡厉享事跣脚仙郎尠少撷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