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刻成 介子推 形象的装饰物。 唐 时应寒食节令用。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寒食则有假花,鸡毬,鏤子推,蒸饼。”
“镂子推”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根据高权威性来源和,“镂子推”指唐代寒食节期间使用的雕刻成介子推形象的装饰物。这一习俗与寒食节禁火传统相关:
提到该词为成语,表示“通过细致批评促人改正错误”,但此解释未在其他权威来源(如汉典)中得到印证。可能因“镂”字含雕刻之意引申出“细致批评”,但需注意该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
建议在学术或正式场景中优先采用“寒食节雕刻装饰物”的解释,若涉及成语用法需进一步考证文献来源。
《镂子推》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利刃或者尖锐的工具在物体上图案,使其变得美观。
《镂子推》由3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金、刀、足,其中金为主部首,刀和足为辅助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13画。
据史书记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绘的《钦定四库全书》中。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是晋代人杨康,因帮助林朝英夺取了《九阳真经》,得到了玄铁剑,并用玄铁剑在木板上刻下了一个美丽的图案,被称为“镂子推”。从此以后,“镂子推”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表示精心制作或装饰某物。
《镂子推》的繁体字为「鏤子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镂子推》在古时写作「鏤子推」,字形与现代稍有差别,但仍然表示同样的意思。
他的手艺精湛,每次制作木雕都像是在给木头做「镂子推」。
镂木、推敲、刻舟求剑
雕刻、雕琢、刻画
简陋、粗制滥造、草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