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黄鸝留”。即黄鹂。《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 三国 吴 陆玑 疏:“黄鸟,黄鸝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当葚熟时,来在桑间。故里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应是应节趋时之鸟。” 宋 王安石 《怀舒州山水呈昌叔》诗:“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浮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黄鹂》:“古诗云:‘黄栗留鸣桑椹美。’黄鸝既鸣,则桑椹垂熟,正合京师节候。”参见“ 黄鸝 ”。
“黄栗留”是黄鹂的古称,属于黄鹂科鸟类,常见于古代文献和诗词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词源与别称
“黄栗留”源自三国时期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其中提到黄鹂的别名包括“黄鹂留”“黄栗留”。该名称与方言有关,例如吴地称“黄栗留”,关中地区则称“黄瓜娄”,均指代同一鸟类。
形态特征
黄鹂体羽多为鲜黄色,雄性成鸟的翅膀和尾部呈黑色与亮黄色相间,雌鸟羽色较暗淡。幼鸟羽毛偏绿,下体有细密纵纹。
象征与文化意义
古诗词中常用“黄栗留”来象征季节更替,例如桑葚成熟时黄鹂鸣叫,故民间有谚语“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王安石、富察敦崇等文人均在作品中引用此鸟,体现其作为应节趋时的意象。
文献记载
宋代《燕京岁时记》记载:“黄栗留鸣桑椹美”,说明其鸣叫与物候密切相关。唐代《开元天宝遗事》中黄鹂被称为“金衣公子”,进一步凸显其羽毛的华美。
总结来看,“黄栗留”不仅是黄鹂的别称,更承载了古代文学与民俗中的自然观察与诗意表达。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生物学分类信息,可参考相关文献来源。
《黄栗留》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三个字组成。具体意思如下:
黄:表示颜色,指黄色。
栗:指栗子,是一种树木的果实。
留:表示停留、保留的意思。
因此,黄栗留的意思是栗子的颜色停留下来。
《黄栗留》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黄:部首是黑,总笔画数为 nine。
栗:部首是木,总笔画数为 ten。
留:部首是田,总笔画数为 10。
《黄栗留》这个词起源于中国的汉字文化。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如下:
黃櫟留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黄栗留》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如下:
黃:黃
栗:櫟
留:留
以下是一些使用《黄栗留》这个词的例句:
1. 他漫步在黄栗留的森林中,享受着秋天的美景。
2. 奶奶煮了一碗黄栗留的汤,味道十分香甜。
3. 这幅画色彩丰富,画家巧妙地运用了黄栗留的色调。
与《黄栗留》相关的组词如下:
1. 栗子
2. 黄色
3. 留住
与《黄栗留》意思接近的词语有:
1. 棕色:指颜色,类似于黄色。
2. 留存:指物品或记忆保留下来。
3. 秋色:指秋天的颜色,也可以代指栗子的颜色。
与《黄栗留》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白:指颜色,与黄相反。
2. 丢失:指物品或记忆的丢失。
3. 冬天:指冬季的颜色,与秋天的颜色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