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栗留的意思、黄栗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栗留的解释

亦作“黄鸝留”。即黄鹂。《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 三国 吴 陆玑 疏:“黄鸟,黄鸝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当葚熟时,来在桑间。故里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应是应节趋时之鸟。” 宋 王安石 《怀舒州山水呈昌叔》诗:“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浮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黄鹂》:“古诗云:‘黄栗留鸣桑椹美。’黄鸝既鸣,则桑椹垂熟,正合京师节候。”参见“ 黄鸝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栗留”是汉语中黄鹂鸟的古称,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古代方言及文献记载。东汉扬雄《方言》卷八明确记载:“鸧鹒,自关而东谓之鸧鶊,自关而西谓之鸧鹒。周魏齐宋楚之间谓之黄栗留”,说明该词在西汉时期已作为黄鹂的别称使用。唐代诗人杜甫在《题张氏隐居》诗中“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中也暗含对黄鹂啼鸣的描写,侧面印证了该鸟称的文学传承。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收为条目,释义为“黄鹂的别名”,标注其语音演变轨迹。该词现存于《中国方言大词典》等专业辞书中,属于古代汉语传承至今的拟声词称谓,通过模拟黄鹂“栗留——栗留”的鸣叫声形成特定指代。

网络扩展解释

“黄栗留”是黄鹂的古称,属于黄鹂科鸟类,常见于古代文献和诗词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别称
    “黄栗留”源自三国时期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其中提到黄鹂的别名包括“黄鹂留”“黄栗留”。该名称与方言有关,例如吴地称“黄栗留”,关中地区则称“黄瓜娄”,均指代同一鸟类。

  2. 形态特征
    黄鹂体羽多为鲜黄色,雄性成鸟的翅膀和尾部呈黑色与亮黄色相间,雌鸟羽色较暗淡。幼鸟羽毛偏绿,下体有细密纵纹。

  3. 象征与文化意义
    古诗词中常用“黄栗留”来象征季节更替,例如桑葚成熟时黄鹂鸣叫,故民间有谚语“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王安石、富察敦崇等文人均在作品中引用此鸟,体现其作为应节趋时的意象。

  4. 文献记载
    宋代《燕京岁时记》记载:“黄栗留鸣桑椹美”,说明其鸣叫与物候密切相关。唐代《开元天宝遗事》中黄鹂被称为“金衣公子”,进一步凸显其羽毛的华美。

总结来看,“黄栗留”不仅是黄鹂的别称,更承载了古代文学与民俗中的自然观察与诗意表达。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生物学分类信息,可参考相关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艾孀暗底子报话机残戮蚩蚩者端洁发赀丰雨奉帚服炼复制品给授根牙盘错工艺弓影浮杯观渔贵习固命咍口豪上欢踊浣准隳颠慧黠建嗣金华仙伯扃牖君权国蓝领阑散料检历久俪事龙髯鹿砦緑綟绶马蹄煤耗米课明儿靡有孑遗内入行长酿王滂浩刨花水普遍性敲敲打打确限三梆烧田叔舅蔬蓏熟土搜山无明业乡陌香皮纸小公馆遐宇西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