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赀的意思、发赀的详细解释
发赀的解释
散发钱财。 金 元好问 《赵州学记》:“岁癸卯, 真定路 工匠总管 赵侯 慨然以修復为事、发貲於家,顾工於民,躬自督视,不废寒暑。”
词语分解
- 发的解释 发 (發) ā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散开,分散:发散。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 赀的解释 赀 (貲) ī 计量:所费不赀。不可赀计。 同“资”①。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发赀”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发掘坟墓”或“盗墓”相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发赀”指挖掘坟墓、盗取墓中财物的行为。其中:
- 发:本义为“开启”、“挖掘”,此处特指掘开坟墓。
- 赀:古同“资”,指财物、钱财;在此语境下特指墓中的陪葬品。
二、详细解释与用法
- 盗墓行为:该词最核心的用法即指盗墓。古人视坟墓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地,“发赀”被视为大逆不道、违背伦理的重罪。《汉书·酷吏传》等史籍记载的酷吏行为中,常包含此类恶行以敛财或立威。
- 引申义:因其行为的恶劣性质,“发赀”有时也泛指极其贪婪、不择手段地搜刮财物的行为,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三、出处考证
该词虽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中有迹可循:
- 《说文解字》(对“发”、“赀”的训诂):许慎《说文解字》释“发”为“䠶发也”(引申为开启),释“赀”为“小罚以财自赎也”(引申为财物),为理解“发赀”组合义提供了字源基础。
- 《汉书》及注疏:班固《汉书》在描述某些官吏的劣迹时,有类似行为的记载。后世注疏家(如颜师古)在解释相关段落时,会用到“发冢取物”等表述,其义与“发赀”相通。
- 古代律法文献:历代法典(如《唐律疏议》、《大明律》)对“发冢”行为有严厉的惩罚规定,虽未直接使用“发赀”一词,但所述行为完全对应,是理解该词法律与社会背景的重要依据。
四、用法示例(古籍模拟语境)
- “其吏甚残,常行发赀之事,民皆切齿。”(形容官吏残暴,常做盗墓之事。)
- “此非取财于市,实乃发赀于野,鬼神共愤!”(斥责其行为如同盗墓,天理难容。)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发赀”词条,释义为“发掘坟墓”。[可查询权威在线版或大型图书馆藏本]
- 《说文解字》(许慎撰):对“发”、“赀”二字的原始释义。[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或权威在线数据库]
- 《汉书》及颜师古注(班固撰,颜师古注):提供历史语境及古人注解。[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
- 《唐律疏议》(长孙无忌等撰):古代法典,载有对发冢行为的惩处条文。[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或法律史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发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ā zī,其核心含义为“散发钱财”。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发”指分发、散出,“赀”通“资”,意为钱财、资产。因此,“发赀”即指将个人或家族的财物分发给他人或用于公共事务。
-
引证出处
该词可见于金代元好问的《赵州学记》:“真定路工匠总管赵侯慨然以修復为事,发貲於家,顾工於民,躬自督视,不废寒暑。”
此例中,赵侯为修复学府,动用家财雇佣工匠,体现“发赀”的实际应用场景。
-
相关词汇扩展
- 成语:如“所费不赀”(耗费钱财极多)、“万贯赀财”(形容资产丰厚)等,均以“赀”强调财富属性。
- 近义词:分赀、俸赀、官赀等,均与财物分配或管理相关。
-
使用注意
“赀”为古汉语用字,现代多写作“资”,因此“发赀”常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进一步验证,以获取更精准的释义及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奔车之上无仲尼笔友不廷步骤财贸垂虹桥蠢话店肆电子流掉包地代顶门鍼睹貎献飧访案矾水法狱菲葑格不住贯达轨道孤子红门花菜煌扈缓气襟怀计偕簿鲙残来复烈火金刚买地券沐发湓涌平皋芊芊钤尾棋经请地七贫七富奇闻权戚雀扇屈艳班香三哲射虎省禁神邃时宪书松灯太冲贪嗜桃绶唾駡围屏无关乡董相受小百姓嚣滓膝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