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帚的意思、奉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帚的解释

见“ 奉箒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奉帚”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成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

  1. 恭敬奉物以示尊敬
    原指在宴会上为长辈或上级恭敬地奉上担架(“帚”代指担架),后引申为对尊长的尊重与顺从。
    例句:
    • 他对老师总是奉帚听教,虚心接受指导。

二、文学引申义

  1. 指嫔妃失宠后的处境
    在古诗词中,“奉帚”多指嫔妃持帚洒扫、失宠被冷落的状态。例如:
    • 南朝梁·吴均《行路难》:“班姬失宠颜不开,奉帚供养长信台。”
    •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

三、其他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涉及古代文学,通常指向嫔妃失宠的引申义;日常使用则侧重尊长礼仪。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奉帚的意思、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

奉帚(fèng zhǒu)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接受器、衣物等物品时,要站起身行礼,表示尊敬和谦卑。成语“奉帚”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奉”是由“大”的上面加上“寸”,表示尊敬。而“帚”则是由“巾”的上面加上“刀”,原为扫帚的意思。

在汉字中,“奉”是一个常用的字,它的部首是“大”,总共有8画。而“帚”的部首是“巾”,总共有9画。所以,“奉帚”这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7。

成语“奉帚”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周礼中载有礼仪典章的《周礼·仲尼段》。据说,在古时候,接受帚(扫帚)时,人们都要行礼以示尊敬,这种行为被称为“奉帚”。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礼仪习俗中演变而来。

在繁体字中,“奉帚”这个成语的写法保持不变,依然是“奉帚”。只是在部分地区和场合可能会使用繁体字的书写方式。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些地方会用较为繁复的字形来表示,“奉”字的古代写法是“⿱辛大”,而“帚”字的古代写法是“⿰巾刂工”。这种古代写法在现代几乎不再使用。

以下是一个例句:“每次我去拜访长辈,我都会奉帚行礼。”这句话意思是指在拜访时,要以礼貌和尊重的态度去行礼,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奉帚这个词没有相应的组词、近义词或反义词。它是一个固定的成语,表示一种特定的行为和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