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林黑塞的意思、青林黑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林黑塞的解释

唐 杜甫 《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后因以“青林黑塞”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聊斋自志》:“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弔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林黑塞"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学意蕴的汉语成语,其释义与来源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幽僻虚幻、难以寻觅的境地,常隐喻知音难遇或理想渺茫之境。

•青林:青幽的树林,象征幽冥或超脱尘世之处。

•黑塞:昏暗的边塞关隘,喻指遥远隔绝之地。

二者组合,营造出苍茫、寂寥的意境,表达对渺茫知音或归宿的追寻。

二、典故出处

源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蒲松龄借此感叹作品难遇知音,唯有寄望于虚幻世界中的理解者。

三、文学意蕴拓展

  1. 知音难觅的象征

    化用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诗意,暗喻生死相隔、精神共鸣的稀缺性。

  2. 幽冥世界的意象

    古代文学中"青林"常指墓地(如《古诗十九首》"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黑塞"则强化了阴森辽远之感,构成鬼魅文学的典型场景。

四、现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11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13页。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38页。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05年,"青"字条。
  4. 钱锺书《管锥编》,三联书店,2007年,论"幽冥意象"章节。

此成语凝聚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空间隐喻与精神困境,其价值在于深刻揭示了人类对理解与共鸣的永恒渴望。

网络扩展解释

“青林黑塞”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成语比喻知己朋友所在之处,常用于表达对知音的怀念或对精神共鸣的向往。其字面含义中,“青林”指青翠的树林,“黑塞”则指幽暗的关塞,合起来象征友人相隔遥远却依然心灵相通的情境。

  2. 出处与原文背景
    成语源自唐代杜甫的《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两句描写杜甫梦见李白魂魄往返于“枫林青”与“关塞黑”的场景,寄托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后经清代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引用“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进一步传播,成为经典用例。

  3. 结构与用法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通常作宾语或定语。
    • 感情色彩:中性词,侧重表达对知音的渴求而非褒贬。
    • 注音与拼音:qīng lín hēi sài,四声分别为阴平、阳平、阴平、去声。
  4. 延伸与示例
    清代文人常以“青林黑塞”暗喻精神知己的存在空间,如蒲松龄借此表达创作《聊斋志异》时渴望被理解的孤独心境,体现了成语在文学中的象征性。


这一成语通过自然意象寄托深厚友情,既有杜甫原诗的哀婉,又衍生出更广泛的精神共鸣含义,适合用于文学或抒情场景。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典故,可参考杜甫《梦李白》及蒲松龄相关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爱流白鷢秕敝避溺山隅呒不蔡侯纸出阵祠坛蝶羽敌垒诋谩躲躲闪闪耳濡目染法螺非驴非马飞仙奉巾栉刚辰割乳庐墓功费官府过厚过遣谹谊挥戈退日煇鑴讲劘蒋士铨剪迳皎雪骢郊原警廷麇裹溘匝胯衫枯槁客髗骨美雨欧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暮鼓赔损平江起义批郄导窾牵惹耆户长佉卢三头两绪赏望删缉庶功书筠四垂素闻铁生生脱籍讬翼外贸稳展陷假咸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