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团保的意思、团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团保的解释

编组民户,使相互监督、担保。《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又乞检责所在实户,据口团保。” 胡三省 注:“团保者,团结户口,使之互相保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团保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古代社会制度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释义:

一、核心释义:连坐担保制度

指古代基层治理中实行的集体互保与连带责任制。该制度要求若干家庭或个体结成团体,互相担保行为合法,并对团体成员的违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此概念多见于宋明清时期的保甲制度,如:

《宋史·兵志》载:“畿内之民,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

清代《清会典事例·户部·保甲》明确规定:“每户给门牌,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形成层级监督体系。

二、引申义:互助团体组织

在部分方言与历史文献中,“团保”亦指民间自发组成的互助性团体,成员通过契约相互扶持,共同承担赋役或抵御风险。例如:

明代《宛署杂记》记载地方“团保”组织协作完成官府徭役;

清代福建地区存在以“团保”为名的乡民自卫组织(见《福建省例·团练章程》)。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3卷第553页,释义“旧时户籍编制单位,亦指由此产生的连带担保责任”。
  2. 《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保甲制度的制度性解析。
  3. 《清会典事例》(中华书局影印本)卷158《户部·保甲》原始律例记载。
  4. 王力《古代汉语》对历史词汇的社会制度背景阐释。

(注:因古籍原文链接需访问专业数据库,此处提供文献标准出处;现代词典释义可参考商务印书馆在线平台:www.cp.com.cn)

网络扩展解释

“团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uán bǎo,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1.历史制度中的户籍管理

根据《资治通鉴》等文献记载,“团保”指古代将民户编组,使其相互监督、担保的制度。例如唐代长庆年间,政府通过“据口团保”加强户籍管理,确保税收和治安()。胡三省注解为“团结户口,使之互相保识”,强调通过集体责任制实现社会控制()。

2.现代引申的团结保护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引申为“团结一致以保护共同利益”,用于描述群体面对外部威胁时协作抵御的行为()。但这一用法多见于口语或非学术场景,权威性较低。

综合对比

建议在正式场景中优先采用历史制度相关的解释,并参考《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半面之交抱锣碧岑长干逞欲尺板斗食传教师答碴逮革大连海事大学当事者大训打掩护登迈点播典书肥墝風噤丰屋之过奋勇旱湛豪毅坏人货帛鉴微假言直言推理箕毕沮溃剧烈鐻鍝恳悃酷殁坤珍立成李德裕溜转龙虎文龙腾凤集鲁菜鲁文在手漫不经心内署驽筋三个代表骚除删薙豕亥时宪法始作俑者书藁书亭四配陶神穨法退伍军人屯据香山綫鞋歇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