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扎排列。 明 王守仁 《龙冈新构》诗:“勿翦墙下棘,束列因可藩。”
“束列”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解释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束列”指编扎排列,即通过捆束或整理使物体有序排列。该词常用于描述将分散的物体或材料整理成有序状态的动作或结果。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王守仁的《龙冈新构》诗:“勿翦墙下棘,束列因可藩。”
此句意为“不修剪墙下的荆棘,通过编扎排列可形成藩篱”,体现了“束列”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在技术领域(如工程学)中,“管束列管式静态混合器”等术语是“束列”概念的引申,指利用约束排列实现特定功能。
“束列”是一个兼具文学与实用性的词汇,既可用于古典诗文中的意象描写,也可扩展至现代技术场景。如需更详细用例或语境分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文献。
《束列》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整齐排列、一字排开。通常用来形容物体或人员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情景。
《束列》的部首是“日”(rì),总计有7个笔画。
《束列》是从古汉字“蔬”演变而来的,古时将农作物整齐地排列称为蔬,后来逐渐引申为整齐地排列其他物体或人员。
在繁体字中,是以“束”和“列”两个字分别表示。
在古代,汉字《束列》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稍有不同。其中,“束”字的上部偏旁是由“木”字构成,表示与树木相关,下部的笔画则表示捆绑的意思。而“列”的古代写法中,“歹”偏旁表示与死亡有关,而下部的笔画则是表示排列的意义。
1. 士兵们整齐地束列成队,等待着指挥官的命令。
2. 摊主将食物一字排开,整齐地束列在摊位上。
1. 整列:整齐地排列。
2. 排列:把物体或人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放。
整齐、一字排开、齐整。
杂乱、混乱、不整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