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讼辞,诉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吕向 注:“牒,文牒也;诉,告也。” 宋 司马光 《送人为闽宰》诗:“政用慈良化,居无牒诉纷。”《宋史·文苑传一·何承裕》:“每览牒诉,必戏判以喻曲直,诉者多心伏引去。”
“牒诉”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牒诉”指讼辞或诉状,即古代用于诉讼的正式文书。其中,“牒”指官方文牒,“诉”为诉讼或告状,合称代指与案件相关的书面材料。
词源解析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中提到:“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吕向注:“牒,文牒也;诉,告也。”
这里“牒诉”指处理诉讼事务时的文书工作,体现了古代司法流程的正式性。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牒诉”是古代司法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既指具体的诉讼文书,也延伸为案件审理的象征。其用法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法律程序的重视。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北山移文》及宋代相关史料。
《牒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为写信向别人陈述诉讼事情,请求援助或解决。
《牒诉》是由“牛”和“言”两个部首组成。
“牛”是表示与牛有关的事物的部首,它在《牒诉》中作为声旁出现。
“言”是表示与语言有关的事物的部首,它在《牒诉》中作为意符出现。
总体来说,《牒诉》的部首和笔画拆分结构比较明确,容易识别。
《牒诉》的来源比较久远,在古代就有了,“牒”是指告示、通知的意思,“诉”是指向别人陈述诉讼事情的意思。所以,《牒诉》合在一起表示向别人陈述诉讼事情的通知。
在繁体字中,《牒诉》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由“牒”和“诉”两个字组成。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以《牒诉》为例,它在古代的写法为“書”。其中,“”即为古代汉字“牒”的写法,“書”即为古代汉字“诉”的写法。
这种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的写法相比有所差别,但整体上还是能够看出与现代写法的联系。
1. 他写了一封《牒诉》给法院,请求解决争议。
2. 我需要你帮我给公司发一份《牒诉》,请求他们支付我拖欠的工资。
牒状、诉状、告牒、茫然无措、呼吁、援助。
申诉、起诉、申述、控告。
应诉、被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