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环绖的意思、环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环绖的解释

古丧服名。用麻绕成环状,戴在头上。《周礼·夏官·弁师》:“王之弁絰,弁而加环絰。” 郑玄 注:“环絰者,大如緦之麻絰,缠而不纠。”《礼记·杂记上》:“小敛,环絰,公、大夫、士一也。” 郑玄 注:“环絰者一股,所谓缠絰也。” 孔颖达 疏:“知以一股所谓缠絰者,若是两股相交则谓之绞。今云环絰,是周迴缠绕之名,故知是一股缠絰也。”《释名·释丧制》:“环絰,末无餘散麻,圆如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环绖是中国古代丧礼服饰制度中的专用术语,由“环”与“绖”二字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记载,“绖”指古代丧服中用于束发或系腰的麻带,而“环”在此特指环绕头部的佩戴形式。根据《仪礼·丧服》记载,环绖是诸侯为天子服丧时所戴的首服,以麻布环绕头部成环形,区别于普通丧服的直条状“首绖”。

在礼制实践中,环绖的材质与规格具有等级差异。据《礼记·丧服小记》所述,天子去世时,诸侯需用粗麻编织环绖,直径达四寸;大夫以下则采用细麻,尺寸相应缩减。这种形制在汉代经学家郑玄的《三礼注》中得到进一步阐释,强调环绖的闭合环形象征对君主的完整哀思。

从文化内涵分析,环绖承载着“礼以饰情”的儒家伦理。《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注疏指出,环绖的环形结构隐喻着“周而复始”的忠君观念,其佩戴方位严格规定于前额发际处,体现“哀思不逾矩”的礼教精神。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特别说明,环绖与腰绖的搭配使用,构成了完整的“五服”丧仪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环绖(huán dié)”是中国古代丧服中的一种特殊头饰,主要用于丧礼仪式。根据文献记载,其含义和特点如下:

1.形制与材质

2.应用场合

3.文献依据

4.文化意义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参考《周礼》《礼记》原文及汉代郑玄、唐代孔颖达的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马清流悲恓不食烟火漕渠昌蒲葅斥仙打狗欺主东坡椅短狐断袖癖妒妇津搤杀繁稠放朝夫娘高绛公车上书公有制经济够用旱干豪旷坏烂宦人鞬腰驾头景语寄任记思坎子科别蜡沈炼术龙盘凤舞门禁面红面緑面砖傩鼓盘脚品德批评家庆问髯狎奢糜省相识察矢死无贰师言霜威说亲丝发之功太极拳同砚席脱笼土俑晚钟危石巷战销衅细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