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绖的意思、環绖的詳細解釋
環绖的解釋
古喪服名。用麻繞成環狀,戴在頭上。《周禮·夏官·弁師》:“王之弁絰,弁而加環絰。” 鄭玄 注:“環絰者,大如緦之麻絰,纏而不糾。”《禮記·雜記上》:“小斂,環絰,公、大夫、士一也。” 鄭玄 注:“環絰者一股,所謂纏絰也。” 孔穎達 疏:“知以一股所謂纏絰者,若是兩股相交則謂之絞。今雲環絰,是周迴纏繞之名,故知是一股纏絰也。”《釋名·釋喪制》:“環絰,末無餘散麻,圓如環也。”
詞語分解
- 環的解釋 環 (環) á 中央有孔的圓形佩玉:環佩。 圈形的東西:環形。連環。鐵環。花環。耳環。 圍繞:環視。環顧。環拜。環海。環球。環行(妌 )。日環食。 相互聯繫的許多事物中的一個:重要的一環。險象環生。
- 绖的解釋 绖 (絰) é 古代喪服上的麻帶子:首绖。腰绖。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環绖(huán dié)”是中國古代喪服中的一種特殊頭飾,主要用于喪禮儀式。根據文獻記載,其含義和特點如下:
1.形制與材質
- 環绖是用麻線繞成環狀的喪服配飾,通常戴在頭上。形制上為“一股”麻線纏繞而成,而非兩股絞合(區别于其他絞狀喪飾)。材質為粗麻,符合古代喪服“尚質”的傳統。
2.應用場合
- 主要用于小斂(初喪時的遺體整理儀式)環節,且無論身份高低(公、大夫、士)均需佩戴,體現喪禮的規範性。
3.文獻依據
- 《周禮·夏官·弁師》提到“弁而加環绖”,鄭玄注解釋其大小與“缌麻”(細麻布)相近,強調“纏而不糾”的佩戴方式。
- 《禮記·雜記上》記載“小斂環绖”,孔穎達進一步說明其單股結構,并區分了“環绖”與“絞绖”的差異。
4.文化意義
- 作為喪禮服飾的一部分,環绖通過材質和形制表達對逝者的哀悼,同時反映周代禮制中等級與規範的統一性。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周禮》《禮記》原文及漢代鄭玄、唐代孔穎達的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環绖
《環绖》是一個漢字,意為環繞、環繞曲折、纏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環绖》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和“纟”。筆畫總數為16。
來源
《環绖》的構詞法是由形容詞“環繞”和動詞“繞”的合成詞。
繁體
繁體字為「環繞」,結構保持不變,隻是字形有所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環绖》的寫法多樣化。具體寫法有:環繞、環釀、環繞等。
例句
1. 風繞叢林,環繞山巒。
2. 暮色下,星光環繞。
組詞
組詞:環繞、周圍、包圍、纏繞。
近義詞
近義詞有:纏繞、彎曲、曲折、環繞。
反義詞
反義詞有:直線、直接、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