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所委托的重要职任。 隋 江总 《为沉君理让仆射领吏部表》:“必大厦之栋梁,总其寄任;亦巨川之舟楫,未有绵力薄材。”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臣之所言,殊未尽意。重烦上听,再贬远方,削天阁之班资,夺神州之寄任。” 宋 曾巩 《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欲乞召至左右,使典司献纳,或委以藩镇,使剸治烦剧,必能上副忧勤,不负寄任。”
(2).托付重任。《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六月,甲戌, 鸿渐 来自 成都 ,广为贡献,因盛陈利害,荐 旰 才堪寄任。”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况全 蜀 重地,数十年间,硕德名臣,方可寄任。” 宋 苏轼 《与汪道济书》之二:“某见报移 汶 上,而勑未下。老病不堪寄任,方欲力辞,未知得免否。”
"寄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献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托付重要职务",常见于古代政治语境中。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包含两重内涵:
一、字源解析 "寄"取《说文解字》"托也"之本义,引申为重大委托;"任"据《玉篇》"当也"之训,指承担职责。二字组合构成"将重要职位托付于人"的核心语义。
二、典籍用例 该词多见于史书与政论文章,如《后汉书·李固传》载"刺史、二千石,寄任尤重",指地方长官肩负治国重任。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亦载"寄任藩镇"的军政委任记录。
三、语义演化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职官制度时仍具学术价值。其语义强调两点:1)职位的重要性;2)受任者的资质要求。与"委任"相比,"寄任"更突出君主的信任与责任的重大。
注:本文核心释义参考自《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3卷第1472页,历史用例引自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卷六十三。
“寄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这一含义强调被赋予的职责本身具有重要性,通常用于描述朝廷或上级对官员的委派。例如:
侧重强调“托付”这一行为,常见于对人才或职责的推荐、评价场景。例如:
该词多用于古代公文、奏表或史书,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语义围绕“重要职责的赋予与承担”展开,既包含职位本身的分量,也体现对受托者的信任。
案甲把风暴敛襃擢弊法跸路波谲云诡不当事朝驾辞老从随翠生生寸田尺宅丹秫殚智竭力道口锡多方面发绀返跸沸腾炉風鍳感忽耿耿于心勾提勾致轨道交通鼲鼠肩井交响乐角心济南紧綳綳锦箨尽义务敛翠鲁风鞋内宾鸟注槃都丞贫瘠前圣怯八艺耆儒扰狎赡地山陇审定使绊儿师尚父投棰屯御晩光晚气魏彊位置文竿闻化五季乌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