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 晋 刘伯玉 妻 段氏 甚妒忌。 伯玉 尝诵《洛神赋》,曰:“娶妇如此,吾无憾矣!”其妻恨曰:“君何得以水神美而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乃投水而死,后因称其投水处为“妒妇津”。相传妇人渡此津,必坏衣毁妆,否则即风波大作。事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妒妇津”是一个源自古代传说的成语,现多用于形容嫉妒心极强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由“妒妇”(嫉妒心重的女性)和“津”(渡口)组成,字面指因嫉妒而闻名的渡口,后引申为心胸狭窄、对他人成功或优势心怀嫉妒的人。
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
该成语生动体现了嫉妒的破坏性,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性别刻板印象。
《妒妇津》是一个成语,意为妒忌他人的女人。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心眼小、嫉妒心强的女性,通常不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只会忌妒他人的成功或幸福。
《妒妇津》的偏旁部首是“女”字旁边的“手”字旁,共有11个笔画。拆分后的部首是“女”,表示与女性有关,引申为妒忌。
《妒妇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故事。故事中,有两个妇人因为嫉妒他人的幸福而相互争斗,最终导致双方都失去了幸福。
在繁体字中,妒妇津的写法为「妬婦津」。
根据历史记载,古代对妒忌这个概念的汉字写法为“妬”,早期的妒字是由两个女字组成,后来演变为妒字旁加上字义“殳”,表示用手殴打的意思,也象征着嫉妒的心理。
她总是嫉妒别人的成功,真是个典型的《妒妇津》。
1. 妒忌:指因为嫉妒而心生不满或厌恶。
2. 嫉妒:指见到别人有优点、有成就或幸运时,心里感到不平衡而产生不满、恶意等情绪。
1. 妒火中烧:指由于嫉妒心理而引发的愤怒和焦虑的情绪。
2. 忌妒:指因为嫉妒而对他人的幸福或成功心存不满。
1. 宽容:指对他人有过人表现或幸运持包容的态度。
2. 欣赏:指赞美和认可别人的优点和成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