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先斩后奏的意思、先斩后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先斩后奏的解释

[execute the criminal first and report to the emperor afterwards—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 指执法官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

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元曲选·窦娥冤》

详细解释

(1).《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 珍 偏将 张仁遇 白 珍 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后以“先斩后奏”指执法官吏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因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圣人勅赐势剑金牌,着老夫先斩后奏。”《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当时文武众官,尽皆失色,违法者先斩后奏,正受 开封 府尹。”

(2).今多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 毛6*6*《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例如发展二十余万军队,这叫做先斩后奏。” 老舍 《骆驼祥子》九:“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我就挑上了你,咱们是先斩后奏。”参见“ 先行后闻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先斩后奏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先斩后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iān zhǎn hòu zòu,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原意与历史背景

  1. 古代官员的特权:指掌握重权的官员(如钦差、封疆大吏)在处理紧急案件时,先处决罪犯,再向皇帝禀报。例如,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天章因职责特殊被赋予“先斩后奏”之权,体现了古代司法权与皇权的特殊关系。

  2. 核心字义

    • “斩”:处决、杀头;
    • “奏”:古代臣子向君主报告。
      字面意为“先处决后报告”,强调行动优先于请示。

二、现代引申义

比喻未经上级同意先行动,造成既定事实后再汇报。例如职场中下属擅自决策重大项目,或生活中未经家人同意购置大额物品等场景。

三、出处与典故

  1. 历史文献
    • 《汉书·申屠嘉传》记载“先斩而后奏”的司法案例;
    • 《新五代史·朱珍传》提到武将张仁遇主张“先斩而后白”(“白”即禀告)。
  2. 文学化传播
    关汉卿《窦娥冤》使该成语广为人知,故事中官员窦天章通过“先斩后奏”洗刷女儿冤屈。

四、用法与例句

五、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窦娥冤》原文或《汉书》相关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先斩后奏》的意思

《先斩后奏》是一种形容行动果断,先行动再向领导汇报的做法。它形象地比喻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要敢于果断行动,而不等待命令。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先斩后奏》的拆分部首是「先」和「斩」,其中「先」的部首是「⺍」,「斩」的部首是「斤」。根据汉字部首和笔画的组合,「先」的笔画数为3,「斩」的笔画数为11。

来源

《先斩后奏》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和文化中。在战争中,将领或士兵遇到紧急情况时,如果等待命令报告,可能失去最佳时机。因此,他们鼓励军队在危急时刻能够先行动,然后再向上级汇报。

繁体

《先斩后奏》的繁体写法为「先斬後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斬」字的写法为「斬」,「後」字的写法与现代相同。

例句

他们为了抓住罪犯,采取了先斩后奏的行动方式。

组词

血雨腥风、百战沙场、先机、后顾之忧

近义词

勇往直前、果断行动、敢为人先

反义词

犹豫不决、坐以待毙、守株待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