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 之先祖。相传 姜嫄 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 弃 ”。 虞舜 命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 后稷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 ……载生载育,时维 后稷 。”《韩诗外传》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决江疏河者 禹 也,听狱执中者 皋陶 也。” 唐 韩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无灾。”
(2).古代农官名。《国语·周语上》:“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6*言6*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后稷汉语 快速查询。
“后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人物身份
后稷是周族的始祖,本名“弃”,因出生后被母亲姜原(姜嫄)多次遗弃而得名。他是黄帝玄孙,帝喾之子,母为有邰氏之女,被尊为农耕之神(稷王、农神)。
名称由来
“后稷”中的“后”表示尊称,“稷”为五谷之首,合称意为“掌管农业的首领”。
后稷的子孙世袭农官,十五代后发展为周族,最终由周武王建立周朝。其封地邰(今陕西武功)成为周人发源地,后世尊其为百谷之神,祭祀延续至今。
“后稷”亦为古代农官职位名称,如《国语》中记载农事管理分三级,后稷为最高农官。
后稷既是周族始祖与农耕文化的象征,也代表古代农业管理的官职,其传说融合神话色彩与历史传承,对中华农业文明影响深远。
后稷是一个汉字词汇,由后和稷两个部分组成。
“后”字由“口”部首和“后”部分组成,总共2个笔画;“稷”字由“禾”部首和“齐”部分组成,总共14个笔画。
后稷取自《左传·哀公十三年》中的句子:“哀公岁饥,不稷。”意为古时一种用来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的庄稼。后来成为一个表示丰收、美好前景和民生富裕的象征。
后稷的繁体字为「後稷」。
在古代王朝的字典中,后稷的写法有时候略有不同。比如《说文解字》中将后稷写作“後稷”;《康熙字典》中将后稷写作“後稷”或“后齐”。
1. 这座农田丰收的好,恰如后稷辽阔的田地。
2. 人们把祈求来年丰收的希望寄托在后稷上。
田后稷、后稷仓、后稷庙、丰后稷。
它的近义词包括庄稼、谷物、粮食。
它的反义词没有确切的对应词汇,但可以使用一些相反意义的词语,比如歉收、荒芜、匮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