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况古的意思、况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况古的解释

犹远古。况,通“ 荒 ”。辽远。《梁书·张率传》:“伊况古而赤文,爰在兹而朱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况古”是一个相对少用但具有特定语法功能的古汉语词组,其含义需从构成它的单字“况”和“古”的本义及组合用法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的详细解释:

  1. “况”的核心含义:

    • 表示比较与递进:这是“况”最核心的功能,意为“何况”、“况且”,用于在已有情况的基础上,引出程度更深或更应如此的另一情况,带有强调和推进语气。例如《论语·子罕》:“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况其迩者乎?”(连远的都没想过,何况近的呢?)
    • 表示比拟:意为“如同”、“好像”,但此义相对较少用于“况古”结构。例如《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往况今,甚可悲伤。”(用过去来比拟现在,非常令人悲伤。)
    • 表示情况、状况:此义是名词,如“情况”、“状况”,但在“况古”组合中通常不取此义。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对“况”的释义(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汉语大词典》 或 在线版如 汉典)。
  2. “古”的核心含义:

    • 指古代、往昔:与“今”相对,指已经过去的时代。
    • 指古人、古代的事物或风尚。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对“古”的解释:“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中华书局《说文解字》 或 在线资源如 国学大师)。
  3. “况古”的组合含义与用法:

    • 在比较/递进结构中强调古代(作为参照或例证):这是“况古”最常见的用法。“况”在此取其“何况”、“况且”的递进连词义,“古”指古代或古人的事例、道理。整个词组的意思是“何况在古代(如何如何)”或“更不用说古代(就如何如何了)”。它用于论证时,常以今事或常理为基点,通过援引更遥远、更应被遵循或更具说服力的古代事例或道理,来加强论点或表示不容置疑。
    • 例句解析:
      • 假设在论述某种美德的重要性时,可以说:“今人尚需重信,况古之君子乎?”(现代人尚且需要重视诚信,何况古代的君子呢?)—— 这里用“况古”引出古代君子更应重信的事实,强调重信是古今通行的基本要求。
      • 又如讨论节俭:“今物力维艰,当知节俭,况古圣贤垂训‘俭以养德’者乎?”(现在物质资源紧张,应当懂得节俭,更何况古代圣贤早就留下‘节俭可以培养品德’的教诲呢?)—— 用“况古”引出更具权威性的古训,增强说服力。
    • 结构特点:“况古”通常出现在复句的后一分句开头,前面常有表示当前情况或普遍道理的分句作为铺垫(如“今…”、“虽…”等),后面接续对古代情况的描述或引用(常以“乎”、“哉”等语气词结尾)。
    • 来源参考:此用法广泛见于古代文献,如《论语》、《孟子》、《史记》等经典中虽未必有“况古”二字直接连用,但“况”+时间/对象(如“况他人乎”、“况明日乎”)的结构极其常见,“况古”是其逻辑的自然延伸。可参考王引之《经传释词》对虚词“况”用法的梳理(中华书局《经传释词》)。

“况古”是一个古汉语词组,核心功能是作为递进连词结构,意为“何况在古代”或“更不用说古代”。它主要用于论证或说理,通过援引古代的事例、道理或标准(常被视为典范或权威),与当前情况或普遍认知进行比较,从而强调所述观点的必然性、合理性或加强说服力。其语义重心在于利用“古”的参照价值来强化“况”所表达的递进与强调语气。

网络扩展解释

“况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全面理解:

  1. 基本词义
    指远古、辽远的古代。其中“况”通假“荒”,表示遥远、广漠的含义。此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形容时间或空间上的深远。

  2. 通假字说明
    “况”在此处并非现代汉语的“情况”之意,而是作为通假字,与“荒”(huāng)相通,取“荒远、辽阔”之义。这种用法体现了古汉语中常见的假借现象。

  3. 出处与例句
    最早见于《梁书·张率传》的“伊况古而赤文”,描述远古时期的赤色纹饰。此句通过“况古”渲染出悠远的历史感,与后文“朱翼”形成时空对照。

  4. 用法特点
    属于书面雅语,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学术考据语境。其构词方式反映了古汉语中通过通假字扩展词义的特点。

补充说明:部分资料(如)提及该词可引申为“以古鉴今”,但此义项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建议以“远古”为通用释义。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梁书》原文及《汉语大词典》相关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隘口昂头挺胸宝座勃发不贤不由分说蚕书常计撑眉努眼醇漓麤粥胆瓶等头颠子分母有理化拊劳妇氏管蠡窥测鼓帆掴搭过则横尸吼号患子户枢不蝼践冰间不容缓僵立家仙集部锦鸡郡界克勤克俭宽诏阔视连钱马燎炬铃辕刘桢屴崱龙鲤逻巡缺蟾三独坐上邦捎搭烧天火把石潭水蛆碎娃逃闪韬牙桃叶渡投桃报李吞服五百年前巫山洛浦晓洞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