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兽毛。《尔雅·释言》“氂,罽也” 晋 郭璞 注:“毛氂所以为罽(毡)。”
2.同“ 毛釐 ”。《汉书·梁怀王刘揖传》:“宫殿之里,毛氂过失,亡不暴陈。” 王先谦 补注:“毛氂,犹后世言毫釐。”《汉书·邹阳传》:“ 始皇 非能説其言也,乃自强从之耳。 茅焦 亦厪脱死如毛氂耳。”
“毛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义
文献用例
在汉代典籍中多次出现:
与“氂”字的关联
“氂”单独使用时指:
发音与用法
发音为máo máo,属于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成语引用。
该词兼具具体(兽毛)与抽象(微小)的双重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尔雅》《汉书》等古籍原文。
《毛氂》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动物的毛发颜色深黑而有光泽。
《毛氂》的拆分部首是「毛」和「氏」,其中「毛」作为声旁,「氏」作为形旁。它的笔画数目为10画。
《毛氂》是由《康熙字典》收录的汉字词语。在繁体中,该词的写法为「毛氈」。
在古代汉字中,「毛氂」的字形呈现为「⺡土⺮」的结构。其中「⺡」表示毛,「土」表示氏的形旁,「⺮」表示毛氂的外形。
1. 这只猫身上的「毛氂」光滑柔软。
2. 他穿着一件「毛氂」大衣,看起来非常有气质。
1. 毛发:指人或动物身上的毛。
2. 毡氂:指用毛氂做成的毡制品。
3. 毛绒:指质地柔软,像毛一样的织物。
1. 毛茸:指毛发又多又密。
2. 毛绒:指质地柔软,像毛一样的织物。
光洁:指没有污渍或肮脏的表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