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隐凤伏的意思、鸿隐凤伏的详细解释
鸿隐凤伏的解释
比喻贤才不遇。 清 蒲松龄 《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盖当鸿隐凤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奋迹,閶闔可叫而开不难也。”
词语分解
- 鸿的解释 鸿 (鴻) ó 大雁: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大: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 指书信:来鸿。 姓。 笔画数:; 部首:鸟; 笔顺编号:
- 伏的解释 伏 ú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隐藏:伏兵。埋伏。 农历划分夏季最
网络扩展解释
“鸿隐凤伏”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hóng yǐn fèng fú
- 释义:比喻贤能的人才未被发现或未被重用,处于隐没状态。
- 结构:联合式成语(ABCD式),可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二、出处与典故
- 来源:出自清代蒲松龄《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中的“尽当鸿隐凤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奋迹,阊阖可叫而开不难也”。
- 背景:通过“鸿”与“凤”象征贤才,“隐伏”暗指其未被发掘,与“斥鷃”(小鸟)形成对比,表达对人才埋没的感慨。
三、用法与示例
- 适用场景:多用于描述怀才不遇的境况,或批判社会对人才的忽视。
- 例句:
他虽有经世之才,却因时局动荡,只得鸿隐凤伏,暂避锋芒。
四、补充说明
- 近义词:怀才不遇、明珠暗投(注:搜索结果未明确提及,需结合语境使用)。
- 反义词:脱颖而出、大展宏图。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原始文献或完整例句,可参考清代蒲松龄相关文集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鸿隐凤伏》是什么意思
《鸿隐凤伏》意为“鸿雁消失,凤凰隐匿”,形容美好的事物失去或离开。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鸿隐凤伏》的拆分部首是“鸟(鳥)”和“工”,笔画分别为28画和11画。
来源
《鸿隐凤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鸿雁》中的一句诗:“鸿雁几时到?蓬蒿几日休?”该诗意为问候长久未见的朋友何时到来,寄托了人们对重逢的期盼和思念之情。而后,这句诗意被引申为形容美好的事物离去或消失。
繁体
《鴻隱鳳伏》是对《鸿隐凤伏》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写作「鴻隱鳳伏」。
例句
他的音乐才能将会使《鸿隐凤伏》。
组词
引申出的词组有:“鸿雁失踪”、“凤凰隐匿”等。
近义词
近义词有:“鸿逝凤去”、“鸿飞凤翥”等。
反义词
反义词为“鸿展凤翔”,意为鸟飞得高远,大展宏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