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猪和狗。《国语·楚语上》:“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曹 公望 权 军” 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 《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 孙仲谋 , 刘景升 儿子若豚犬耳!’”
(2).用以谦称自己的儿子。《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 梁祖 闻其败也,既惧而叹曰:‘生子当如是, 李氏 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尔。’” 清 蒲松龄 《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令媛綺罗之质,自宜字夫 崔 卢 ;小儿豚犬之才,敢云娶於 高国 !”
“豚犬”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字面意义
指“猪和狗”,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国语·楚语上》提到士人用“豚犬”作为祭祀供品。该词常被用于比喻低贱或愚笨的生物。
历史典故与贬义用法
源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历》记载: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此处以“豚犬”贬斥刘表之子刘琮无能,后成为形容不成器子孙的典型表达。
谦称用法
古代文人常用“豚犬”谦称自己的儿子,如《旧五代史》记载后唐庄宗之父李克用自称“吾家诸子乃豚犬尔”。类似谦称还有“豚子”“豚犊”等。
相关文献与延伸
近义词与用法对比
总结来看,“豚犬”既可作字面指代,亦可通过典故表达贬义或自谦,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低微”或“不成器”的隐喻展开。
《豚犬》这个词是指一种以猪为祖先的犬种,又被称为「猪狗」或「猪脚狗」。豚犬是一种中小型犬,体形圆胖,毛色多为黑色或灰色。它们通常温顺、友好,并且适合作为家庭宠物。
『豚』这个字的拆分部首是「豕」,它表示猪,共有6个笔画。『犬』这个字的拆分部首是「犬」,表示犬类,共有4个笔画。
『豚犬』一词中的「豚」是指豚猪的意思,用来形容猪狗混杂的狗。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献中。而『犬』表示狗类,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在繁体中,『豚犬』的写法并没有改变,仍然是「豚犬」。
在古代汉字中,『豚犬』的写法与现代并无太大差异。由于汉字的演变,可能出现形状上的微小变化,但整体上基本保持一致。
1. 她养了一只可爱的豚犬,它非常讨人喜欢。
2. 这个品种的豚犬有着漂亮的灰色毛发。
3. 孩子们喜欢与他们的豚犬一起玩耍。
豚猪、豚鼠、犬类、犬舍、犬牙
豚狗、猪狗、猪脚狗
猎犬、牧羊狗、警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