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茱萸的意思、食茱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茱萸的解释

果木名。又称欓子。落叶乔木。有刺,果实红色,味辛辣,可用作调味品,又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食茱萸》:“此即欓子也……欓子则形味似茱萸,惟可食用,故名食茱萸也。”亦省称“ 食茱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食茱萸》:“ 苏恭 谓茱萸之开口者为食茱萸。 孟詵 谓茱萸之闭口者为欓子。 马志 谓粒大、色黄黑者为食茱萸,粒紧小、色青緑者为吴茱萸。 陈藏器 谓吴、食二茱萸是一物…… 时珍 窃谓数説皆因茱萸二字相混致误耳。不知吴茱、食茱乃一类二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食茱萸(学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古称“藙”“樧”“薮”,是芸香科花椒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在汉语词典释义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与词义

  1. 汉字本义

    “茱萸”为形声字,“茱”从艸(草)朱声,“萸”从艹臾声,泛指具辛香气味的植物。前缀“食”强调其可食用性,区别于仅作药用的近缘种(如吴茱萸)。

    来源:《说文解字注》释“茱萸”为“椒类”,汉典网「茱萸」词条。

  2. 传统释义

    指代果实或嫩叶可作香辛料的树种,味辛辣似花椒,古时用于驱虫、调味或入药。

    来源:《本草纲目》载:“食茱萸即梫子……功用与吴茱萸同,少劣尔。”。


二、文献典籍中的用例

  1. 调味功能

    《礼记·内则》载“三牲用藙”,郑玄注:“藙,煎茱萸也”,印证其作为去腥香料的地位。

    来源:中华经典古籍库《礼记正义》。

  2. 民俗象征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之“茱萸”,学界考据或包含食茱萸,取其辟邪寓意。

    来源:《全唐诗》笺注(中华书局版)。


三、植物学特征与别称


四、与近缘种的区别

特征 食茱萸 吴茱萸
用途 食用为主(嫩叶、果) 药用为主(干燥果实)
气味 辛香浓烈,带樟脑味 苦辛微辣
分布 华南、华东低海拔山林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来源:《中药大辞典》第2版。


参考文献

  1. 汉典网「茱萸」释义(www.zdic.net
  2.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二·果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礼记正义·内则》(ctext.org
  4. 《王维集校注》卷四(中华书局数字库
  5. 《中国植物志》在线版(frps.eflora.cn
  6.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第2版(lib.njucm.edu.cn

(注:配图建议:食茱萸枝叶与果实特写,标注油腺点与瘤刺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食茱萸(学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是芸香科花椒属的落叶乔木,具有以下特征和用途:

一、植物学特征

  1. 形态特征
    树高可达15米,树干具鼓钉状皮刺,小枝髓心中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呈红色球形,成熟时开裂,种子漆黑色,味辛辣。

  2. 别名与分类
    又称椿叶花椒、刺椒、越椒、艾子等。传统分类中与吴茱萸、山茱萸并称“茱萸三兄弟”,但三者科属不同。


二、分布与用途

  1. 分布范围
    原产于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常见于山地或林缘。

  2. 实用价值

    • 调味品:果实辛辣,可替代花椒用于烹饪,如川菜麻辣底料。
    • 药用:中医用于温中散寒、止痛,主治腹痛、泄泻、齿痛等症。
    • 其他用途:木材可制器物,种子可榨油。

三、文化意义

古代重阳节有佩戴茱萸辟邪的习俗,王维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即包含食茱萸。

附:与吴茱萸的区别

食茱萸果实开口,吴茱萸闭口;前者多用于食用,后者侧重药用。

如需更详细分类或药用配伍信息,可参考权威植物志或药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心乐业宝玩腷腷膊膊擦眼抹泪长苏村坞到了电曜低声下气妒悍对窝访觅发晕肥头大面负局仙瓜皮船挂心鈎古艺胡必诲盗诲淫昏愚火叉将护讲隙家雀及锋而试疾如雷电卷尾浚遐开户连鼓藜莠蛮牀辟忌戗风陗颿青稞戚谊瞿父攘诟稔恶入国问俗撒欢设算十布莳刈四友颂语随地随时制宜素月太丘道广贪惼搪塞堂帖子淌下无嫌涎滑显证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