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上部位名。鹤山,一名琴岳,又名临岳,为琴面近琴首一端的弦架。凤尾,一名凤腿,即琴的尾部。《红楼梦》第八6*九回:“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山凤尾,还配得齐整,龙池雁足,高下还相宜。”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鹤山凤尾汉语 快速查询。
“鹤山凤尾”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古琴部件名称
“鹤山”指古琴首端的弦架(又称“琴岳”或“临岳”),负责固定琴弦;
“凤尾”则指琴的尾部(亦称“凤腿”),起到平衡和装饰作用。
例如《红楼梦》第八九回提到:“这鹤山凤尾,还配得齐整”,形容古琴结构的协调性。
引申含义
部分资料提到其可比喻“物体一端高、一端低的不平衡状态”(如山水画构图或人的才华差异),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
古琴作为传统乐器,其部件命名常融入祥瑞意象,如“龙池”“雁足”等,与“鹤山凤尾”共同体现中国艺术中的自然象征体系。
《鹤山凤尾》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山顶高峻的样子,多指山峰高耸而尖峭的形状。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姿态高雅,婀娜多姿。表示高山之上的景色壮丽,神韵悠远。
鹤(部首:鸟,总笔画:16)山(部首:山,总笔画:3)凤(部首:鸟,总笔画:8)尾(部首:尸,总笔画:7)。
《鹤山凤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淮南子》。在汉字的繁体中,鹤的繁体字为鶴,凤的繁体字为鳳,尾的繁体字为纬。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鹤的形态更加象形化,山的形态更加扁平,凤的形态呈现更加直立的姿态,尾的形态类似于长而尖的条状。
夜幕降临,山顶的鹤山凤尾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壮观。
鹤舞凤飞、山高水长。
鹤立鸡群、龙飞凤舞。
平凡无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