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本的意思、道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本的解释

(1).立身行道、经世致用的根本。《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贾公彦 疏:“至德以为道本者,至德为至极之德,以为行道之本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2).儒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汉书·艺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国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

(3).道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南朝 齐 张融 《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 越 人以为鳬, 楚 人以为乙。人自 楚 越 耳,鸿常一鸿乎?澄本虽一,吾自俱宗其本,鸿迹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专尊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南朝 齐 周颙 《难张长史<门论>》:“ 周 之问曰:‘足下专尊佛跡,无侮道本,吾则心持释训,业爱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为当?’” 吴越 钱鏐 《天柱观记》:“洎大 唐 创业,以 玄元皇帝 为祖宗,崇尚玄风,恢张道本。”

(4).真性;本来面目。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着你托化在雨云乡,还宿债在鶯花阵,休迷却前生道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道本”一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五个层面理解:

  1. 立身行道的根本
    指个人修养和经世致用的基础准则,源自《周礼·地官·师氏》中“至德以为道本”,强调以最高德行作为实践的根本。三国时期《魏志·明帝纪》也提到选拔人才时需考察其是否“务道本”。

  2.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儒家视“道本”为治国安邦的核心原则,如《汉书·艺文志》批评偏离“道本”的学说,柳宗元在碑文中强调恢复儒家正统的“革正道本”。

  3. 道家哲学的本体论基础
    道家将其视为万物运行的本质规律,南朝张融的《门论》通过寓言说明“道本”超越地域认知差异,是统一性的存在依据。

  4. 真性与本来面目
    在哲学层面,“道本”被引申为事物或人性的本源状态,如《门论》中“澄本虽一”的比喻,强调返璞归真。

  5. 现代引申为道德准则
    当代词典将其解释为“道德行为的根本原则”,强调道德应作为行为的内在指导,达到“言行合一”的境界。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注解与现代释义,若需查阅具体文献,可参考《周礼》《三国志》等原始出处(如、5)。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道本》是一个汉字词,可以拆分为“道”和“本”两个部分。其中,“道”部表示道路、道德、原则等意义,同时也可指道教的信仰体系。它是由“辶”部(表示行走)和“首”部(表示头)组成的。而“本”部则表示根本、基础、原本等含义,是由“木”部(表示木材)和“本”部(表示根本)组成的。 《道本》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可追溯到《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本”一句。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道”字为“首”加上“辶”,而不是现在的“首”加上“龙”。另外,在繁体中,“道本”保留了古代写法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道本》的例句: 1. 修学《道本》,可以获得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2. 他摆脱了物质的束缚,追求《道本》之境。 一些与《道本》相关的词汇包括: 组词:道德、道家、道统、道义 近义词:原理、原故、来源 反义词:偏见、违背、违法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