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本的意思、道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本的解释

(1).立身行道、经世致用的根本。《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贾公彦 疏:“至德以为道本者,至德为至极之德,以为行道之本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2).儒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汉书·艺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国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

(3).道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南朝 齐 张融 《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 越 人以为鳬, 楚 人以为乙。人自 楚 越 耳,鸿常一鸿乎?澄本虽一,吾自俱宗其本,鸿迹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专尊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南朝 齐 周颙 《难张长史<门论>》:“ 周 之问曰:‘足下专尊佛跡,无侮道本,吾则心持释训,业爱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为当?’” 吴越 钱鏐 《天柱观记》:“洎大 唐 创业,以 玄元皇帝 为祖宗,崇尚玄风,恢张道本。”

(4).真性;本来面目。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着你托化在雨云乡,还宿债在鶯花阵,休迷却前生道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本"是一个具有深厚哲学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从道家思想中衍生而来。其核心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1. 宇宙万物的根本本源与起始:

    • 这是"道本"最核心的含义。"道"在道家哲学中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终极根源、本体和运行的总规律(如《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即根本、本源。因此,"道本"直指"道"作为天地万物生成、存在和变化的终极依据和起点。它强调的是那个先于一切具体事物、无形无象、却化生万有的绝对本体。
  2. 最高的原理、法则或真理:

    • 由本源义引申,"道本"也指宇宙间最根本、最高的原理、法则或终极真理。它是万事万物运行所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和准则,是超越具体现象和知识的绝对存在。理解并把握"道本",意味着掌握了认识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钥匙。
  3. 道德修养的根本或宗旨:

    • 在修身养性的层面,"道本"可以指个人道德修养、精神提升所应依据的根本原则或最终目标。它强调回归内心的纯朴本性(即"道"在人身上的体现),遵循自然无为的法则,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例如,《庄子》中常探讨如何体认和实践"道"的根本。
  4.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道本"有时也可用来指称某一事物或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或主体。它强调该部分对于整体的支撑性和决定性作用。

总结来说,"道本"一词的核心在于强调"道"作为宇宙万物终极本源、最高法则和根本真理的地位与属性。它体现了道家思想对世界本原和存在根据的深刻探索。

参考文献:

  1. 《道德经》释义 (权威解读): 老子著,众多学者注疏。阐释"道"作为万物本源的核心思想。 (可参考权威出版社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或中国社会科学网相关词条)
  2. 《汉语大词典》: "道本"词条释义。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庄子》: 庄子及其后学著。包含大量对"道"的体悟和实践的论述。 (可参考中华书局《庄子集释》或高校图书馆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4. 《淮南子》等汉代道家典籍: 对"道"及"道本"思想有进一步阐发。 (可参考中华书局《淮南子集释》或国学大师网相关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道本”一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五个层面理解:

  1. 立身行道的根本
    指个人修养和经世致用的基础准则,源自《周礼·地官·师氏》中“至德以为道本”,强调以最高德行作为实践的根本。三国时期《魏志·明帝纪》也提到选拔人才时需考察其是否“务道本”。

  2.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儒家视“道本”为治国安邦的核心原则,如《汉书·艺文志》批评偏离“道本”的学说,柳宗元在碑文中强调恢复儒家正统的“革正道本”。

  3. 道家哲学的本体论基础
    道家将其视为万物运行的本质规律,南朝张融的《门论》通过寓言说明“道本”超越地域认知差异,是统一性的存在依据。

  4. 真性与本来面目
    在哲学层面,“道本”被引申为事物或人性的本源状态,如《门论》中“澄本虽一”的比喻,强调返璞归真。

  5. 现代引申为道德准则
    当代词典将其解释为“道德行为的根本原则”,强调道德应作为行为的内在指导,达到“言行合一”的境界。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注解与现代释义,若需查阅具体文献,可参考《周礼》《三国志》等原始出处(如、5)。

别人正在浏览...

騃女痴男安其生百尺堰百二金瓯百废俱举崩褫参拍剗锄承上起下大疋跌跌蹡蹡豆刍赴比复子明辟感附郜鼎高人一等鞲绁官书沆砀鹄跱茧犊金鸭迥秀记书讥弹九市具圃具折拦羊楼季牧羊扭送盘金披胆凭据劈帐钱范潜虬铅印穷宙驱殄榕海如狼如虎尚平山鹧少白头韶光淑气使遣时疫爽身粉私奔司天夙生童子鷄遐迩闻名乡场相俪消化道下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