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禁的意思、威禁的详细解释
威禁的解释
法令,禁令。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其威禁猛於 王奂 ,而文理政教不如也。”《三国志·吴志·吕范传》“讨破 丹杨 贼,还 吴 ,迁都督”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词语分解
- 威的解释 威 ē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威力。威风。权威。 凭借力量或势力:威胁。威慑。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 禁的解释 禁 ī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来。 禁 ì ㄐㄧㄣˋ 不许,制止: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情不自禁。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犯禁。违
专业解析
威禁,汉语复合词,由"威"与"禁"二字构成。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法令、规章的威严约束力",特指通过法律或权威力量对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性约束。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杜林传》"宜如旧制,以威禁奸",强调以权威手段遏制不法行为。
从构词法分析:
- "威"取《说文解字》"威,姑也"之本义,引申为震慑性的力量;
- "禁"据《广雅》释为"止也",表限制、防范之意;
- 二者结合形成"以威立禁"的治理逻辑,体现中国传统法制思想中"刑德二柄"的施政理念。
现代语义延伸包含三层维度:
- 制度层面: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规范(如《唐律疏议》中"威禁严肃"的司法表述)
- 行为层面:表示权威机构对越轨行为的强力制止
- 社会层面:象征统治秩序中的规范约束体系
该词多用于典章文献与法制史研究领域,如《中国法制通史》将其作为分析古代法系特征的关键词,强调其"禁于未然"的社会控制功能。在当代语境中,常见于法学论文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援引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威禁”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含义:指法令或禁令,强调通过权威或威严来施行的强制性规定。
- 构成:由“威”(威严、威力)和“禁”(禁止、禁令)组合而成,体现“以权威约束行为”的核心意义。
引证与使用
- 历史文献:
- 晋代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下》提到:“其威禁猛於王奂,而文理政教不如也。”说明威禁在治理中的严格性。
- 《三国志·吴志·吕范传》注引《江表传》记载:“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描述军队中通过禁令维持纪律的场景。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古代军政语境,指通过法令或军规维护秩序,如军队管理、地方治理等。
- 现代可引申为强调权威性的制度或规则,但使用频率较低。
补充说明
- 近义词:法令、禁令、戒律(部分语境下)。
- 反义词:放任、纵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用例,可参考《后汉纪》《三国志》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黯淡半截入土承吏吃凌冰粮躭乐盗钟掩耳大廷讽告疯狗辐辏公西诡辨贺跋支何粉鹤静横注黄本狐火煇煌胡考椒壸蛟龙燋悚家僮靖康积沙成塔机石纪颂科臣匡敕闚测陋庐露地沦亡泸州鸣唳男风潘郎鬓丝抛空盆盎飘悠悠凭虚客品红评緑千界缲盆青草峒琼华宴邱虚省甲沈悍设张疏暴宿恶推讯讬幽网友汪子文徵明遐踪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