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ck] 审查核对;核实
(1).查核察看。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仓卒闻之,不能清澄检校之者,鲜觉其伪也。”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词:“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江寧 涂爽亭 ,善小儿医,能诗…… 辛丑 九月,以书来诀,一切身后事,亲自检校。”
(2).官名。 晋 始设,原为散官, 元 以后为属官, 清 代仅府有检校官,为低级办事官员。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正员不足,权补试、摄、检校之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宣和 末, 郑伸 自检校太师,忽落检校为真太师,国初以来所无有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大抵古小而今大者尚书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检校提举也。”
“检校”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可分为动词和官职两类,具体解释如下:
指查核、核实,常用于对账务、文稿等内容的审查校对。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中“检校”的用法或官职演变细节,可查阅《世说新语》《随园诗话》等文献。
检校(jiǎn jiào)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检”和“校”两个字组成。其中,“检”字的部首是“木”,总共有12画;“校”字的部首是“木”,总共有8画。
“检校”一词源于古代官制,是指检查和校订文书的官员。在繁体字中,该词以「檢校」表示。
在古时候,汉字“检”可以用另一种写法“検”来表示,而“校”则可以写作“教”。这些不同的写法是由于历史和书写习惯的变迁导致的。
1. 这些文件需要经过检校才可以正式发放。
2. 他是学校的主要检校官,负责审核教职员工的资料。
1. 校本检校:指对学校自编的教材进行审查和校订。
2. 检验:指验证或审查某个事物的真实性或可行性。
3. 检查:指对某人或某物进行仔细观察和审视,以确定其情况或质量。
近义词:审核、核对
反义词:错误、失误
以上是关于“检校”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