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数,遁甲。卜筮、占候之类术数的名称。《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正元 二年,弟 辰 谓 輅 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夫 晋 魏 之士,见 輅 道术神妙,占候无错,以为有隐书及象甲之数。”
象甲一词在汉语词典及专业领域中有两层核心释义:
一、昆虫学定义 象甲是鞘翅目象甲科昆虫的统称,属农业害虫类群。其名称源于头部延伸的管状喙,形似大象长鼻,故得名《中国昆虫志》(科学出版社,2020)。成虫体长多在2-15毫米之间,体壁坚硬,前翅特化为鞘翅,幼虫多呈无足蛴螬状,主要危害谷物、豆类等农作物仓储及田间作物《农业害虫图鉴》(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二、古代军事器具 在古汉语中,“象甲”特指以象皮制作的铠甲,属冷兵器时代特殊防护装备。《中国古代军事辞典》(中华书局,2005)记载此类铠甲最早见于汉代西南边疆部族,利用亚洲象厚皮经鞣制、层叠工艺制成,具有轻便抗砍的特性。明代《武备志》将其归为“异制甲胄”,多用于象兵部队指挥官。
词源学延伸 “象甲”属偏正构词法,以“象”喻形态特征(昆虫喙部)或材质来源(动物象皮),通过具象类比形成专有名词。该构词方式体现了汉语命名中“观物取象”的思维传统《汉语词源学十讲》(商务印书馆,2019)。
“象甲”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指古代占卜、预测相关的两种术数名称:
象甲科昆虫的简称,又称“象鼻虫”,属于鞘翅目,特征包括:
在成语中可比喻人言行刻板,如“象甲”形容如甲骨文般僵硬、缺乏灵活性的状态,但此用法较罕见。
提示:如需具体领域(如生物学或历史文献)的扩展说明,可进一步补充。
拔号饱看惫坏碧涟并凑泊步博证长御铲剃驰驅楮实麤袍糲食贷子丹坟颠疾点将録奠献低耗东奔西跑断产断割匪亲拂激服驯覆准菇饭红妆素裹化景鹄恭晖采间不容缕净赚峻却魁俊连城连好怜贫惜老凛承乱七八糟昧旦晨兴孟乐牛津扑赤七代先灵奇赢术散外沙版杀戒莎随史鉴十史水戾私诃条国私责胎记忘形之契务期先郑校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