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分孝顺。《韩诗外传》卷九:“是以君子入则篤孝,出则友贤,何为其无孝子之名。”《后汉书·蔡邕传》:“ 邕 性篤孝,母常滞病三年, 邕 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新唐书·崔沔传》:“纯谨无二言,事亲篤孝。” 宋 张师正 《括异志·黄遵》:“事母篤孝,凡得画直未尝私畜,供甘旨外,悉归於母。”
“笃孝”是汉语词汇,指十分孝顺,强调对父母极深切的敬爱与奉养。以下是详细解释:
整体含义
指对父母或长辈的孝心极为深厚且真诚,常用来形容言行一致的孝道实践()。
逐字释义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褒扬性语境,如描述历史人物品德、古文翻译等。
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完整记载。
《笃孝》的第一个字《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上面是「⺮」部,表示和竹有关;下面是「白」部,表示颜色。它的总笔画数为12。
《笃孝》的第二个字《孝》是由两个部首组成,上面是「子」部,表示儿子;下面是「亻」部,表示人。它的总笔画数为7。
《笃孝》一词源自《论语》,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乎?”,意思是孝顺和尊敬父母是仁德的根本。繁体字的写法为「篤孝」。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笃孝》的古代写法为「篤孝」,它的第一个字「篤」表示笃实、厚实的意思,第二个字「孝」和现代一样,表示孝顺。
凡事都从孝心出发,这是笃孝的表现。
他对父母百依百顺,真是一个笃孝的孩子。
《笃孝》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例如:笃厚、满孝、才孝等。
与《笃孝》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孝敬、尊孝、孝心等。
与《笃孝》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不孝、忽视等。
这是关于《笃孝》这个词的相关内容,请问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吗?【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