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鸿都之事的意思、鸿都之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鸿都之事的解释

《后汉书·崔寔传》:“ 灵帝 时,开 鸿都门 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綬各有差”。后以“鸿都之事”指卖官鬻爵以求财货。《南齐书·良政传·裴昭明》:“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 鸿都 之事仰累清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鸿都之事"典出东汉历史,特指汉灵帝刘宏于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在洛阳鸿都门设立"鸿都门学"这一特殊教育机构的事件。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史料详述其含义:


一、词源与背景

"鸿都"指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鸿都门。汉灵帝在此创设官学机构"鸿都门学",打破传统太学只授儒家经典的惯例,转而招收生徒学习辞赋、书法、绘画乃至方术技艺,并根据才艺授予官职。此举被视为对正统经学的冲击,引发士大夫激烈争议。


二、核心事件释义

  1. 办学性质

    鸿都门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方艺术专科学校,收录生徒数千人(《后汉书·灵帝纪》),教学内容涵盖:

    • 辞赋创作(如诗、赋、颂)
    • 书画艺术(鸟篆、绘画)
    • 俗文化技艺(小说、尺牍、谜语)
  2. 政治争议

    以蔡邕为代表的儒臣多次上书抨击,认为此举背离经世治国之道。蔡邕在《上封事陈政要七事》中直言:"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后汉书·蔡邕传》),批评其以文艺取士导致"士君子皆耻与为列"。

  3. 历史影响

    虽遭非议,鸿都门学客观上推动了艺术教育制度化,为魏晋南北朝文艺繁荣埋下伏笔。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指出:"灵帝设鸿都门学,是文艺摆脱经学束缚走向独立的信号。"


三、文化意义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后汉书·孝灵帝纪》

    载:"始置鸿都门学生",明确事件时间与性质。

    →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卷八

  2. 《后汉书·蔡邕传》

    收录蔡邕批判鸿都门学的奏议,反映士大夫立场。

    →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卷六十下

  3.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

    司马光评:"时帝好文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待以不次之位。"

    → 来源:中华书局《资治通鉴》第五十七卷

  4. 《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主编)

    分析鸿都门学作为"专科教育开端"的历史地位(第二卷第三章)。

    → 来源: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五、现代学术解读

当代学者如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提出:鸿都门学事件揭示了知识阶层分化——经学之士维护学术正统,而新兴文艺群体通过技艺参与政治,成为后世"寒门入仕"的早期雏形。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上述来源标注采用纸质权威出版物信息;如需电子资源,可查阅"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等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鸿都之事”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基本解释

指卖官鬻爵以求财货的行为,多用于形容古代官场腐败或权钱交易的现象。


历史出处

源自《后汉书·崔寔传》记载的东汉灵帝时期事件:汉灵帝刘宏曾在洛阳的鸿都门公开张榜售卖官职,从公卿到地方官职均明码标价,导致官场腐败加剧。这一典故成为后世批判政治腐败的典型事例。


用法与语境

  1. 贬义色彩:多用于批判官员以权谋私、买卖官职的腐败行为。
    • 例:《南齐书·良政传》中裴昭明以“鸿都之事”暗指官场贪腐,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2. 引申含义:也可泛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强调权钱交易的负面影响。

注意

部分资料(如)将其泛化为“重大事件”,但结合权威文献,其核心含义更聚焦于政治腐败,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八彩眉白白保不严宝镂悲忧濞濞不当不知轻重剗草除根倒毙鼎位断舌顿教鹅毛扇丰膏干触刚疎甘战更衣汉策豪猪靴呵罗罗和事草合子菜怀材化身法胡羊建同鲛帐诘轧积惯玑镜旧公烟峻峻没算数谟范目眩神迷南革年长攀止朋心溶溶澹澹扫晴娘闪边上闩善门难开善扑营圣畧沈叹手钞衰世熟寻私衷填如头卢退课退烧微歌乌鱼陷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