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教的意思、顿教的详细解释
顿教的解释
(1).佛教各宗派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国如华严宗判为“五教”,“顿教”居第四位,指不设位次、不依言辞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天台宗列为“化仪四教”之首。《景德传灯录·闍夜多》:“后至 罗閲城 ,敷扬顿教。”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天台宗》:“化仪四教,首先是顿教,大乘圆满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禅宗六祖 慧能 创立的南宗法门。《坛经·付嘱品》:“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禅宗顿教, 慧能 是创始人。”参见“ 顿悟 ”。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教的解释 教 à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使,令:风能教船走。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姓。 学 教 ā 传授:教课。你教给我做。 学 笔画
网络扩展解释
“顿教”是佛教术语,同时也有引申的汉语成语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佛教术语解释
-
判教体系中的定义
- 华严宗将佛陀教法分为“五教”,其中“顿教”位列第四,指不依赖渐进修行、直接顿悟教理的经典(如《维摩经》),强调超越文字和阶次。
- 天台宗将其列为“化仪四教”之首,认为顿教是大乘圆满教法的直接呈现。
-
禅宗南宗法门
- 特指六祖慧能创立的南宗禅法,主张“顿悟成佛”,即通过直指心性的方式瞬间觉悟,区别于北宗神秀的渐修法门。
-
核心特点
- 强调无阶次、不依言辞,通过心性体认直接契入真理,典型经典包括《坛经》《维摩经》。
二、汉语成语含义
作为成语时读作“dùn jiào”,形容突然领悟道理,如“他经点拨后顿教,豁然开朗”。此用法侧重描述瞬间开悟的状态,与佛教义理有相通之处。
三、词源与结构
- 字形:左右结构,“顿”表突然,“教”表引导启发。
- 发音:dùn jiào(注音:ㄉㄨㄣˋ ㄐㄧㄠˋ)。
以上内容综合佛教判教体系、禅宗思想及汉语语义,需注意佛教解释与日常成语用法的区别。
网络扩展解释二
《顿教》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指导或者教导。它的拆分部首是贝字旁和酉字旁,笔画总数为11。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写法。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
以下是一个例句:老师耐心地顿教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题。
有关组词方面,根据《顿教》这个词,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顿时(意为立刻、马上)、顿然(意为突然、忽然)等。
在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类似意义的词语来替代《顿教》。例如:指导、教导、教诲等。
而反义词则是与《顿教》相对的词语。例如:迷惑、误导、误教等。
希望这些简短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