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謩范”。谋略的法式、典范。 唐 柳宗元 《箕子碑》:“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謩范,辱於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致仕赠太子少保童公神道碑铭》:“因请召儒臣,稽祖宗謨范及古帝王修身立政之道,著为大明一经,以次施用。”
“谟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谟范”读作mó fàn,意为谋略的法式或典范,常用来指代具有指导意义的策略或行为规范。该词由“谟”和“范”二字组成:
唐代柳宗元在《箕子碑》中写道:“晦是謩范,辱於囚奴”,此处“謩范”即“谟范”,指箕子隐晦自己的谋略智慧以保全自身。明代李东阳的碑铭中也提到“稽祖宗謨范”,强调对先辈谋略典范的继承。
在姓名学中,“谟范”被赋予“深思熟虑”“敬畏典范”的寓意,常用于寄望个人具备智慧与正直品质。
“谟范”属书面用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参考《箕子碑》等文献原文。
《谟范》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做事风格、水平上乘、充满智慧和谋略。
《谟范》的部首是言字旁,具体拆分为:言(yan)+ 范(fan)。
《谟》字的笔画数为11画,由语、言和母组成。
《范》字的笔画数为8画,由艹、方和爿组成。
《谟范》最早出现在《论语·季氏》中:“非其谋范其仕得乎?”(意思:如果一个人的谋略不高明,他能够成功吗?)
《谟范》的繁体字写作「謨範」。
古时候汉字写作「謨範」,其中「謨」字的笔画数为17画,由言、艹、黽、缶和冖组成;「範」字的笔画数为16画,由竹、广、冂、者和⺭组成。
他的计划周密且富有谟范,成功地解决了棘手的问题。
谋士、范例、谋略、范围、谋求、模范。
智谋、智慧、计谋、策略。
愚笨、无谋、无计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