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红裳的意思、红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红裳的解释

(1).红色衣裳。《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酒至半酣,一红裳女子满斟大觥,送与十八姨。”

(2).借指美女。 宋 朱熹 《春谷》诗:“红裳似欲留人醉,锦障何妨为客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红裳”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可从字面含义、文化象征和文学意象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字面含义(服饰与颜色):

    • 红: 指颜色,即像鲜血或石榴花那样的颜色,是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波长大约为625到740纳米,是光的三原色和心理原色之一。在服饰上,红色鲜艳夺目。
    • 裳: 在古代汉语中,“裳” (cháng) 特指古人穿的下衣、下裙,与“衣”(上身穿的)相对。在《说文解字》中,“裳”被解释为“下帬(裙)也”。在现代汉语中,“裳”常用于泛指衣服,尤其是在复合词或文学语境中(此时常读轻声 shang)。
    • 合义: 因此,“红裳”最基础的字面意思就是指红色的下裙 或泛指红色的衣裳。它直接描绘了衣物的颜色和类别。
  2. 文化象征(喜庆、身份与女性):

    • 喜庆吉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吉祥、喜庆、热烈、兴旺的象征。红裳常出现在婚礼(新娘礼服)、节日庆典(如春节)等场合,表达欢乐和美好的祝愿。例如,传统中式新娘常着“凤冠霞帔”,其中“霞帔”常为红色,整体可视为红裳的一种华丽形式。
    • 身份地位: 历史上,某些时期或场合,特定的红色服饰(如朱衣)可能象征官阶或身份。虽然“红裳”本身不一定特指官服,但其鲜艳的色彩在古代服饰制度中可能隐含穿着者的地位或场合的隆重。
    • 女性形象: 在文学和艺术中,“红裳”常常用于描绘年轻、美丽、活泼的女性形象。红色与女性的青春、热情、娇艳相联系,身着红裳成为女性美的一种典型符号。有时也用于形容花卉(如荷花、石榴花)的艳丽姿态,将其拟人化。
  3. 文学意象(美感与意境):

    • 在古典诗词中,“红裳”是一个常见的意象,用以营造画面感、烘托气氛或寄托情感。
    • 描绘人物之美: 诗人常用“红裳”来衬托女子的美丽、娇羞或灵动。例如,描写采莲女、舞女或想象中的仙女。
    • 描绘自然之美: 常用来形容花朵,特别是荷花、海棠、石榴花等红色系花卉,将其比喻为身着红裳的美人,增添诗意和生动性。
    • 营造意境: 红裳的鲜艳色彩在绿水、碧叶、青天等背景的映衬下,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和优美的意境,表达欢愉、热烈或略带哀愁的情感。

“红裳”的核心含义是指红色的下裙或泛指红色的衣裳。它超越了简单的衣物描述,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喜庆吉祥 的寓意,常作为美丽女性 的象征符号,并在文学艺术中作为重要的审美意象,用以描绘人物风采、自然美景和营造丰富意境。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对“红”和“裳”的释义提供了权威的字词解释基础。可参考相关词条。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 (请注意,具体词条链接需根据该词典在线版或纸质版查阅)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提供了“红”和“裳”在现代汉语中的标准读音和常用义项。可参考“红”、“裳 (cháng)”、“衣裳 (shang)”等词条。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3.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 著):此书详细考证了中国历代服饰的形制、色彩和文化内涵,为理解“裳”的具体形态和色彩(包括红色)在历史中的运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书中虽未必直接以“红裳”为题,但对服饰色彩象征有深入阐述。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4. 《全唐诗》、《全宋词》等古典文学作品集:大量诗词中运用了“红裳”意象。例如:
    • 苏轼《荷花媚·荷花》:“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夭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其中“红红白白”可联想红裳白裳)。
    • 王禹偁《芍药诗》:“红裳霞帔步摇冠, 品在仙娥月殿看。” (直接以“红裳霞帔”形容芍药花)。
    • 检索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或权威出版社(如中华书局)的整理本可找到更多例证。
  5. 民俗学与文化研究文献:关于中国民间对红色的崇拜、婚俗、节庆服饰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红裳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或相关学术论文会涉及此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红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1. 字面含义:红色衣裳
    指红色的衣裙或服饰,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提到“一红裳女子满斟大觥”,朱熹《春谷》诗中也有“红裳似欲留人醉”的描写。

  2. 引申含义:代指美女
    因古代女子常着红裳,故以“红裳”借喻容貌姣好的女性。例如宋代黄庭坚《定风波》中“红裳剥尽看香肌”,以及《春谷》诗中的“锦障何妨为客开”,均通过红裳象征女性之美。

补充说明:

可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或古籍(如《醒世恒言》)进一步查阅具体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矮小精悍鼻翼不敏补蓺草剏铲刀趁风转帆谌义带仗左右耽尚调服蠹民多嘴多舌犯违附列抚悦槁饿光明藏规随还诏汉乐府毫素何因红树货车驾鹤禁斥金豆静修警勇近天金樱九复句校可叉拉帮结派懒鬼列列鹿女蟒蛇么么名贵冥灭宁佳懦衷平乐馆破族遣犯前喆庆赉全率神察升封失计事业单位私单松滑踏营先辂霞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