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一利。即本利相等。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等我卖了做本钱,您孩儿各扎邦便觅个合子钱儿。”《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晓得他纳了 春姐 ,手中有物,都来哄他:某事有利无利,某事利重利轻,某人五分钱,某人合子钱。不一时,都哄尽了。”亦称“ 合子利钱 ”。《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但凡人家有卖甚么柳树枣树的,买了来,叫解匠锯成薄板,叫木匠合了棺材,卖与小户贫家,殯埋亡者,人説有合子利钱。”
合子钱是中国古代民间借贷中一种特定的高利贷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利息的计算方式与偿还周期。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合子钱指本金与利息相等时即视为一个完整周期的借贷形式。若以本金1000文为例,当利息累积至1000文(即本利合计2000文)时,称为“一合子”。此时借款人需偿还本息,否则利息将并入本金继续滚动计息。该词条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对“合子钱”的收录,强调其“本利对倍”的特点。
历史背景与运作机制
宋代文献中已明确记载此类高利贷行为。据《宋史·食货志》载,民间有“贷息钱,至倍称之息”,即指一年内本利翻倍的借贷。合子钱通常以半年或一年为周期,到期未还则利息资本化,形成复利(俗称“驴打滚”)。这种模式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常见于当铺(质库)和私人钱庄的借贷契约中,相关制度可参见《中国金融通史》对古代信用关系的分析。
计算方法示例
假设本金为 $P$,周期利率为 $r$(通常为100%),则一合子周期后的应还总额为: $$ A = P + P times r = 2P $$ 若未偿还,下一周期将以 $2P$ 为新本金继续计息。这种复利模式在《中国金融史》中被归为“恶性高利贷”的典型。
相关概念辨析
二者在《汉语大词典》中互为补充释义,共同反映古代高利贷的核心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
“合子钱”是古代经济活动中常见的术语,其核心含义为一本一利,即本利相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合子钱指借贷关系中,利息与本钱相等的经济行为。例如,若本金为100文,到期后需偿还100文本金+100文利息,总金额为200文。
历史文献出处
相关延伸概念
该词亦作“合子利钱”,如《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三回提到棺材买卖中“有合子利钱”,进一步印证其本利相等的含义。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民间借贷、商业投资中的利息计算方式,常见于元明时期文学作品,体现当时的经济活动特点。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分析,可参考汉典及《东堂老》《警世通言》等文献。
傲然屹立宝芝被底鸳鸯部文残杪漕平朝向痴骸揣合逢迎出世间禫祭大长电子学地望番来复去風斤愤迅干堆乖嘴蜜舌顾慕吼生铜候置荒顿豢龙贱酬讲灯建言椒鸡笄导借单,借单儿玑镜尽快救取卷石可蠢诳世拉呱捞摸劳飨立待灵虚历数镂冰炊砾眠桅幕罗能无能源泼家私气逆穷源朔流弃市去本趋末笙鹤四亭八当私臆桃塞隤圮讬载韦驮天乡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