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慰劳犒赏。《后汉书·明帝纪》:“﹝帝﹞幸 南顿 ,劳饗三老、官属。”《后汉书·乌桓传》:“是时四夷朝贺,络驛而至,天子乃命大会劳饗,赐以珍寳。”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鲍永诛彭丰等》:“﹝ 鲍永 ﹞乃会众人修乡射之礼,请 丰 等共观,因此擒之。 丰 乃持牛酒劳饗, 永 手格杀 丰 ,因擒破党与。”
“劳飨”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拼音:láo xiǎng
释义:指通过宴请、赏赐等方式慰劳和犒赏他人,常见于古代军事、外交或重要仪式场合。
历史文献
军事策略
宋代陈善《扪虱新话》中,鲍永以“修乡射之礼”为名擒敌后,彭丰曾“持牛酒劳饗”,但最终被击杀,说明“劳飨”也可用于军事计谋的语境。
该词属于古汉语,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近义词,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劳飨(láo xiǎnɡ)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辛勤劳动后所得到的饮食、供应或酬劳。它体现了为了满足人们物质需求而付出努力的价值。
劳飨的部首是“飠”(shí),部首字的意思是食物。它的总笔画数为14,分别是:劳(7画)和飨(7画)。
劳飨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礼》中,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它源于周朝时期的封建社会,是以供奉祭祀祖先或重要官员而设立的禄仓,供给劳动者劳动收获为酬劳。
劳飨的繁体写法为「勞飨」。
在古代汉字中,劳飨的写法略有不同。劳字原本的形状是从“力”字(lì)下面加“劳”字旁的“″,表示辛勤劳动的意思。飨字原先的形状是从“饣”(shí)下面加上“昞”字旁的“″,表示赏赐的意思。
1. 经过一天的辛勤工作,他得到了丰盛的劳飨之后,感到非常满足。
2. 这位著名作家才华横溢,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劳飨。
组词:劳苦劳累、飨宴、劳力、劳燕分飞
近义词:劳动果实、劳动成果
反义词:闲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