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材的意思、五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材的解释

亦作“ 五才 ”。1.五种物质。指金、木、水、火、土。《左传·襄公二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杜预 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解》:“三德五才和合,四时阴阳顺敍,国无咎灾。”原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

(2).五种物质。指金、木、皮、玉、土。《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郑玄 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

(3).五种德性。《六韬·龙韬》:“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道凝三略,攻标五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材”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其核心概念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治国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指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五行)

即金、木、水、火、土。这是“五材”最原始的含义,与“五行”概念相通,代表古人认知中构成自然界的五种基本元素。

例证: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杜预注:“金、木、水、火、土也。”

《周礼·考工记》:“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 郑玄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

二、引申为治国所需的五种关键要素

古人将“五材”抽象化,用以指代维系社会秩序的核心能力或德行,具体内容因典籍而异:

  1. 勇、智、仁、信、忠(《六韬·龙韬》):将领应具备的五种品格。
  2. 金、木、水、火、土(《孙子兵法·作战》):从军事资源角度,指军需物资的泛称。

    例证:

    《孙子兵法》:“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兵贵胜,不贵久。” 其中“五材”泛指战争消耗的各类物资。

三、泛指各种实用材料或才能

在部分语境中,“五材”可泛指各类物质资源或人的才能,强调其多样性与不可或缺性。

例证:

《文心雕龙·程器》:“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不称;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也。文武之术,左右惟宜……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 此处“五材”喻指人的多种才能。


参考资料: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辞源》《中国古代哲学辞典》及《左传》《孙子兵法》《周礼》《文心雕龙》等典籍注疏。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查阅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获取权威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材”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物质层面的五材

  1. 五行元素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物质,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这一概念与“五行”学说密切相关,强调五种元素对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性。

  2. 工艺材料
    在《周礼·考工记》中,五材被解释为金、木、皮、玉、土,主要用于制作器物。例如郑玄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

二、道德层面的五材

指五种德性,即勇、智、仁、信、忠,出自《六韬·龙韬》。具体表现为:

三、使用场景

“五材”的释义需结合具体文献和语境,其核心内涵既包含物质基础,也涉及精神修养。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周礼》《六韬》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帖子榜汰变眚吡吡并励步担钞局出辅出谷从父错饰大考滴粉搓酥豆蔻年华端副二色防锈漆废铁分得过聘骇惋亨路怀荒假面蹇寓搅家精惊沮溘丧夸父逐日良节陵母伏剑留侯留爪流洲论难锣鼓点儿罗囊鹿戏抹澡描笔明霞篇秩品臣蒲戏浅鲜遒劲羣士搧动射堂饰配屎桶首荐耍处头目人吞并无悖无穷大量线车小鲜肉